内容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引言 | 第13-30页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第13-15页 |
一、大众文化正在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史无前例的影响 | 第13页 |
二、大众文化热引发文化、教育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 | 第13-14页 |
三、当前英语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脱节 | 第14-15页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15-30页 |
一、大众文化概述 | 第15-19页 |
(一) 文化领域 | 第15-17页 |
(二) 教育领域 | 第17-19页 |
二、大众文化研究范式 | 第19-21页 |
(一) 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 | 第19-20页 |
(二) 伯明翰学派的文化主义 | 第20页 |
(三) 葛兰西派的文化霸权主义 | 第20-21页 |
(四) 费斯克的能动受众主义 | 第21页 |
三、英语教科书中文化内容的研究 | 第21-24页 |
(一) 英语教科书中文化内容的分类 | 第22页 |
(二) 英语教科书中文化内容的评价 | 第22-23页 |
(三) 英语教科书中文化内容的使用 | 第23-24页 |
四、教科书中的大众文化研究 | 第24-25页 |
(一) 语文教科书中的大众文化研究 | 第24-25页 |
(二) 英语教科书中的大众文化研究 | 第25页 |
五、大众文化与课程的研究 | 第25-28页 |
(一) 大众文化与课程的研究现状 | 第25-27页 |
(二) 英语课程中的大众文化研究 | 第27-28页 |
六、小结 | 第28-30页 |
第一章 研究设计 | 第30-44页 |
第一节 研究目标、内容与研究问题 | 第30-31页 |
一、研究目标 | 第30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30页 |
三、研究问题 | 第30-31页 |
第二节 研究视角 | 第31-33页 |
第三节 分析框架 | 第33-39页 |
一、大众文化构成分析框架(教材) | 第35-37页 |
二、基于儿童经验的大众文化内容解读框架(学生) | 第37-38页 |
三、基于儿童经验的大众文化内容使用框架(教师) | 第38-39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39-44页 |
一、资料收集方法 | 第39-42页 |
(一) 内容分析法 | 第39页 |
(二) 观察法 | 第39-40页 |
(三) 访谈法 | 第40-42页 |
二、资料整理和分析 | 第42-44页 |
第二章 英语教科书中大众文化的构成分析与内容解读 | 第44-67页 |
第一节 英语教科书中大众文化内容的统计 | 第44-51页 |
一、篇幅比例 | 第44-46页 |
二、主题分类 | 第46-50页 |
(一) 大众文化主题分类统计结果 | 第47-48页 |
(二) 大众文化主题内容呈现 | 第48-50页 |
三、呈现方式 | 第50-51页 |
第二节 儿童经验视角下的教科书内容解读 | 第51-67页 |
一、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与大众文化内容的相关性 | 第51-55页 |
(一) 快餐"侵入"学生生活 | 第52-53页 |
(二) 计算机网络发展史爆冷门 | 第53-54页 |
(三) 时装被学生贴上"老年人"标签 | 第54-55页 |
二、学生当下的大众文化体验 | 第55-61页 |
(一) 电脑神童成为遥不可及的"榜样" | 第56-57页 |
(二) 通俗小说引发好奇心 | 第57-59页 |
(三) 动漫主题备受青睐 | 第59-61页 |
三、学生对未来大众文化的畅想 | 第61-67页 |
(一) 我们可以自己创办校园报刊吗 | 第61-63页 |
(二) 计算机网络专题能引入网络游戏吗 | 第63-64页 |
(三) 通俗诗能换成流行音乐吗 | 第64-67页 |
第三章 英语教科书中大众文化内容的使用分析 | 第67-81页 |
第一节 教学准备环节对大众文化内容的使用 | 第67-71页 |
一、大众文化内容的价值判断 | 第67-69页 |
(一) 教师眼中的大众文化 | 第67-68页 |
(二) 教师眼中的大众文化内容 | 第68-69页 |
二、大众文化内容的学情分析 | 第69-71页 |
(一) 教师是否了解学生对大众文化内容的喜好 | 第69-70页 |
(二) 教师如何调查学生对大众文化内容的喜好 | 第70-71页 |
第二节 教学实施环节对大众文化内容的使用 | 第71-77页 |
一、大众文化内容的实施取向 | 第71-76页 |
(一) 忠实执行取向 | 第72-73页 |
(二) 相互适应取向 | 第73-74页 |
(三) 创生取向 | 第74-76页 |
二、大众文化教学方法 | 第76-77页 |
第三节 教学评价环节对大众文化内容的使用 | 第77-81页 |
一、评价形式是否基于学生的大众文化经验 | 第77-78页 |
二、评价内容是否渗透了大众文化经验 | 第78-79页 |
三、评价工具是否采用符合儿童经验的创造性工具 | 第79-81页 |
第四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81-93页 |
第一节 结论 | 第81-86页 |
一、英语教科书中大众文化的构成情况 | 第81-83页 |
(一) 大众文化内容日渐丰富但模块分布不均 | 第81页 |
(二) 大众文化内容浅显且西化倾向明显 | 第81-82页 |
(三) 大众文化内容比例失衡且与学生需求不符 | 第82-83页 |
(四) 部分大众文化内容因为滞后并不符合学生经验 | 第83页 |
二、英语教科书中大众文化内容的使用情况 | 第83-86页 |
(一) 师生领悟到大众文化的价值,但尚未认识其隐性影响 | 第83-84页 |
(二) 教师了解学生喜好,但尚不能有效利用学生经验 | 第84-85页 |
(三) 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凸显,但课程开发能力待提高 | 第85-86页 |
第二节 建议 | 第86-93页 |
一、有关改进英语教科书编写的建议 | 第86-89页 |
(一) 注重大众文化内容编排的合理性 | 第86页 |
(二) 适当引入本土大众文化内容 | 第86-87页 |
(三) 选录符合学生需求和兴趣的大众文化内容 | 第87-88页 |
(四) 凸显大众文化内容的时代性并使之符合学生经验 | 第88-89页 |
二、有关改进英语教科书使用的建议 | 第89-93页 |
(一) 关注大众文化,引导学生理性对待大众文化 | 第89-90页 |
(二) 关注学生经验,把学生经验当作大众文化课程资源 | 第90-91页 |
(三) 提升课程再开发能力,鼓励学生参与课程开发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8页 |
一、英文文献 | 第93-94页 |
二、中文文献 | 第94-98页 |
附录 | 第98-100页 |
附录1: 教师访谈提纲 | 第98页 |
附录2: 学生访谈提纲 | 第98-100页 |
后记 | 第100-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