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一、绪论 | 第9-26页 |
(一)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9-12页 |
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二) 研究目的与问题 | 第12-13页 |
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2. 研究问题 | 第12-13页 |
(三)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3-18页 |
1. 研究场域和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13-14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3.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四) 相关文献探讨 | 第18-26页 |
1. 教师信念的内涵与结构 | 第18-21页 |
2. 幼儿教师品格整合教育信念的内涵与结构 | 第21-24页 |
3. 教师教育信念的建构及影响因素研究 | 第24-26页 |
二、幼儿教师关于品格整合教育的信念 | 第26-43页 |
(一) 对品格整合教育理念的认识 | 第26-30页 |
1. 品格整合教育与渗透式品格教育的区别与联系 | 第26-27页 |
2. 品格整合主题与日常主题教学的区别与联系 | 第27-30页 |
(二) 对品格整合教育中主题建构思路与原则的理解 | 第30-33页 |
1. 对品格整合教育主题建构思路的理解 | 第30-31页 |
2. 对品格主题单元建构及教学实施原则的理解 | 第31-33页 |
(三) 对品格整合教育常用策略的理解 | 第33-39页 |
1. 对服务者提名策略的理解 | 第33-34页 |
2. 对夹心蛋糕策略的理解 | 第34-36页 |
3. 对冲突桥策略的理解 | 第36-38页 |
4. 对引导想象策略的理解 | 第38-39页 |
(四) 对品格整合教育实施效果评价方式的理解 | 第39-43页 |
1. 对日常观察和幼儿记录评价的理解 | 第39-40页 |
2. 对家长的调查和访谈评价的理解 | 第40-43页 |
三、幼儿教师品格整合教育信念的建构历程 | 第43-54页 |
(一) 接触品格整合教育理念后的初步模仿 | 第43-47页 |
1. 对教学原则与思路的模仿 | 第44-45页 |
2. 对于教学活动过程的模仿 | 第45-47页 |
(二) 尝试从本园实际出发对品格整合教育模式进行调整与重建 | 第47-50页 |
1. 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品格教育内容 | 第47-48页 |
2. 明晰品格主题内涵,确定品格教学目标 | 第48-49页 |
3. 根据品格教育活动的规律和逻辑设计品格主题活动 | 第49-50页 |
(三) 形成明晰的品格整合教育思路与行动模式 | 第50-54页 |
1. 用故事引入品格 | 第50页 |
2. 用多种活动深化品格 | 第50-51页 |
3. 用操作性方式体验品格 | 第51-52页 |
4. 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品格 | 第52-54页 |
四、影响幼儿教师品格整合教育信念建构的主要因素 | 第54-64页 |
(一) 教师自身因素 | 第54-59页 |
1. 幼儿教师的成长经历 | 第54-56页 |
2. 幼儿教师对品格整合教育模式的理解与认知水平 | 第56页 |
3. 幼儿教师的反思意识和能力 | 第56-59页 |
(二) 外界因素 | 第59-64页 |
1. 专家的指导与幼儿园的支持 | 第59-60页 |
2. 成熟的品格主题教学方案与丰富的课程资源 | 第60-61页 |
3. 浓厚的日常品格教育氛围 | 第61-62页 |
4. 品格教学活动后的集体研讨 | 第62-64页 |
五、培育与提升幼儿教师品格整合教育信念的建议 | 第64-67页 |
(一) 专家与幼儿教师协同设计与实施品格整合教育方案 | 第64-65页 |
(二) 提供更有效的品格整合教育理念培训,增强幼儿教师的理解与反思水平 | 第65-66页 |
(三) 建构系统化的评估指标,引导教师信念与实践的修正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附录A 关于品格整合教育信念的访谈提纲 | 第70-71页 |
附录B 文本资料编码 | 第71-72页 |
附录C "耐心"主题活动方案及反思记录(FHCRL:2010-12-11) | 第72-75页 |
附录D "尊重"主题方案(FHCRL:2010-12-11) | 第75-78页 |
附录E "宽容"主题背景、内涵与思路(HTCRL:2010-12-11) | 第78-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