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哲学理论论文--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论文--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论文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人的本质的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1 引言第11-17页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1-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4 研究的创新点第16-17页
2 《手稿》中人的本质思想的形成背景第17-24页
    2.1 《手稿》写作背景第17-18页
    2.2 《手稿》中人的本质思想形成的主要理论渊源第18-21页
        2.2.1 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劳动"概念第18-19页
        2.2.2 从黑格尔到费尔巴哈的人本质理论第19-21页
    2.3 马克思对人的本质探讨的意义第21-24页
        2.3.1 改变了以往哲学家对人的本质抽象理解第21页
        2.3.2 确立了劳动实践的重要地位第21-22页
        2.3.3 完成了共产主义的基本架构第22页
        2.3.4 实现了哲学研究方向的根本变革第22-24页
3 马克思对人的本质内容解析第24-31页
    3.1 人是马克思学说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第24-25页
    3.2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中的"对象性活动"第25-28页
        3.2.1 人是对象性存在物第25-27页
        3.2.2 人的对象性活动中体现出自由、自觉的性质第27-28页
    3.3 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高度概括第28-31页
        3.3.1 人是具有类特性的类存在物第29-30页
        3.3.2 人的本质是主观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第30-31页
4 实践(劳动)——人的本质的实现第31-39页
    4.1 《手稿》实践观提出第31-33页
        4.1.1 实践是以人自身为目的的对象性活动第31-32页
        4.1.2 实践的内容是主体客体的有机统一第32-33页
    4.2 实践与人的本质思想的关系第33-36页
        4.2.1 实践与人的类本质第34-35页
        4.2.2 人的类本质的对象化第35-36页
    4.3 实践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第36-39页
        4.3.1 自然的人化第37页
        4.3.2 社会的人化第37页
        4.3.3 人自身的人化第37-39页
5 《手稿》中人的本质思想的当代价值第39-44页
    5.1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第39-40页
    5.2 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第40-42页
    5.3 实现人与自身的和谐相处第42-44页
结论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6页
    著作类第45页
    论文类第45-46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46-48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5G新型非正交多址技术研究
下一篇:基于认知的D2D通信激励与分配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