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A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4页 |
1 作物数量性状位点(QTL)研究发展进程 | 第10-11页 |
1.1 QTL的研究历史和发展进程 | 第10-11页 |
2 QTL定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 第11-14页 |
2.1 基于标记基因型的分析 | 第11-13页 |
2.2 基于性状的分析法 | 第13-14页 |
3 QTL定位常用作图群体的类型与选择 | 第14-15页 |
4 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的发展 | 第15-20页 |
4.1 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的定义 | 第15页 |
4.2 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的类型 | 第15-16页 |
4.3 染色体片段置换系遗传图谱的构建进程 | 第16页 |
4.4 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的构建方式 | 第16-17页 |
4.5 染色体片段置换系在作物遗传育种上的利用 | 第17-20页 |
5 水稻穗长QTL遗传研究 | 第20-24页 |
第二章 粳稻秀水79背景C堡染色体片段置换系构建 | 第24-4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5-28页 |
1.1 供试材料 | 第25页 |
1.2 秀堡CSSL群体株系筛选及田间种植 | 第25-26页 |
1.3 CSSL群体筛选的SSR分子标记基因型鉴定 | 第26-27页 |
1.4 确定用于回交单株的鉴定方法 | 第27-28页 |
1.5 置换片段长度的计算方法 | 第2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8-43页 |
2.1 双亲间表现多态性的SSR引物筛选 | 第28-29页 |
2.2 BC_3F_1世代目标候选单株的筛选 | 第29-33页 |
2.3 44个BC_4F_1和BC_3F_2候选目标单株的筛选 | 第33-36页 |
2.4 58个以秀水79为背景C堡为供体的CSSL的育成 | 第36-43页 |
3 讨论 | 第43-46页 |
第三章 粳稻穗长qPL9-2的精细定位 | 第46-5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7-49页 |
1.1 试验材料、设备和试剂 | 第47页 |
1.2 田间设计与性状调查 | 第47-48页 |
1.3 实验方法 | 第48页 |
1.4 数据分析 | 第48-4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9-55页 |
2.1 穗长性状在亲本及次级F_2群体中的表现 | 第49-50页 |
2.2 SSR分子标记的多态性筛选 | 第50-51页 |
2.3 粳稻穗长qPL9-2的精细定位与分析 | 第51-53页 |
2.4 qPL9-2候选基因的分析 | 第53-55页 |
3 讨论 | 第55-58页 |
第四章 全文结论 | 第58-60页 |
1 构建了由58个置换系组成的以秀水79为遗传背景C堡为供体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 | 第58页 |
2 获得了3个单片段染色体置换系 | 第58页 |
3 将粳稻穗长qPL90进行精细定位至90kb区间内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70页 |
附录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4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