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页 |
1.2 土壤系统分类研究进展 | 第9-14页 |
1.2.1 国外土壤系统分类研究 | 第9-10页 |
1.2.2 我国土壤分类研究 | 第10-12页 |
1.2.3 水稻土发生特性及系统分类 | 第12-14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和研究方法 | 第14-20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4-15页 |
2.1.1 地理位置 | 第14页 |
2.1.2 气候条件 | 第14页 |
2.1.3 成土母质 | 第14-15页 |
2.2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2.2.1 长沙地区典型水稻土剖面的形态特征 | 第15页 |
2.2.2 长沙地区典型水稻土主要剖面理化性质及分布特征 | 第15页 |
2.2.3 长沙地区典型水稻土在系统分类中的归属 | 第15-16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2.3.1 典型单个土体位置的确定 | 第16-17页 |
2.3.2 实地调查与采样 | 第17-18页 |
2.3.3 样品农化分析和数据处理 | 第18页 |
2.4 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第三章 典型水稻土主要理化性质的剖面分布特征 | 第20-39页 |
3.1 不同母质发育的水稻土颗粒组成与质地类型的剖面分布特征 | 第20-23页 |
3.2 不同母质发育的水稻土有机质的剖面分布特征 | 第23-29页 |
3.2.1 不同母质发育的水稻土耕作层有机质含量 | 第23-24页 |
3.2.2 不同母质发育的水稻土有机质含量剖面分布 | 第24-29页 |
3.3 不同母质发育的水稻土氧化铁的剖面分布特征 | 第29-39页 |
3.3.1 不同母质发育的水稻土耕作层的氧化铁含量 | 第29-30页 |
3.3.2 不同母质发育的水稻土的氧化铁含量剖面分布 | 第30-39页 |
第四章 长沙地区典型水稻土在系统分类中的归属 | 第39-46页 |
4.1 长沙地区水稻土的主要诊断层和诊断特性 | 第39-41页 |
4.1.1 长沙地区水稻土的主要诊断层 | 第39页 |
4.1.2 长沙地区水稻土的主要诊断特性 | 第39-41页 |
4.2 土壤系统分类原则与依据 | 第41页 |
4.3 长沙地区水耕人为土的划分和建立 | 第41-46页 |
4.3.1 长沙地区水耕人为土土类和亚类的划分 | 第41页 |
4.3.2 长沙地区水耕人为土土族的建立 | 第41-44页 |
4.3.3 长沙地区水耕人为土土系的建立 | 第44-46页 |
第五章 长沙地区土系概论 | 第46-61页 |
5.1 潜育水耕人为土 | 第46-49页 |
5.2 铁聚水耕人为土 | 第49-54页 |
5.3 简育水耕人为土 | 第54-61页 |
第六章 结论、创新点及研究展望 | 第61-64页 |
6.1 结论 | 第61-62页 |
6.2 创新点 | 第62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作者简介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