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P2P网络借贷法律风险监管问题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一、P2P网络借贷概述 | 第11-14页 |
(一) P2P网络借贷的定义 | 第11-12页 |
(二) P2P网络借贷的特点 | 第12-13页 |
1. 平台的独立性 | 第12页 |
2. 交易双方的广泛性 | 第12页 |
3. 交易资金小额化 | 第12页 |
4. 交易方式灵活性 | 第12-13页 |
(三) P2P网络借贷的运营模式 | 第13-14页 |
1. 纯线上模式 | 第13-14页 |
2. 纯线下模式 | 第14页 |
3. 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 | 第14页 |
二、P2P网络借贷面临的法律风险 | 第14-17页 |
(一) 非法集资风险 | 第15页 |
(二) P2P平台运作中的资金安全风险 | 第15-17页 |
1. 资金池管理 | 第15-16页 |
2. 洗钱风险 | 第16页 |
3. 信用风险 | 第16-17页 |
三、我国P2P网络借贷的监管现状 | 第17-19页 |
(一) 《监管办法》内容解读及分析 | 第17-18页 |
1. 明确了P2P网络借贷行业的监管主体 | 第17页 |
2. 区分行为监管和机构监管 | 第17-18页 |
(二) 自律监管尚不成熟 | 第18页 |
(三) 产品创新快监管时效性低 | 第18-19页 |
四、国外P2P网络借贷的监管模式 | 第19-23页 |
(一) 英国P2P网络借贷的监管模式 | 第19-21页 |
(二) 美国P2P网络借贷的监管模式 | 第21-22页 |
(三) 英美两国监管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 第22-23页 |
五、P2P网络借贷法律监管机制的完善 | 第23-27页 |
(一) 确立准入标准与预警机制 | 第23页 |
(二) 完善资金安全监管 | 第23-24页 |
(三) 建立个人征信体系 | 第24-26页 |
(四) 发挥互金协会在行业自律监管中的作用 | 第26-27页 |
结论 | 第27-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1页 |
致谢 | 第31-32页 |
研究生履历 | 第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