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工商银行榆林分行经营转型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8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8-9页 |
1.2 研究对象和方法 | 第9-10页 |
1.2.1 研究对象 | 第9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10-11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0-11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11页 |
1.4 本文的贡献之处 | 第11-13页 |
第2章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18页 |
2.1 理论研究基础 | 第13页 |
2.2 文献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2.2.1 国外学者研究情况 | 第13-14页 |
2.2.2 国内学者研究情况 | 第14-16页 |
2.3 实例研究述评 | 第16-18页 |
2.3.1 建设银行——三次转型促成三次飞跃 | 第16-17页 |
2.3.2 招商银行——紧跟时代走好转型之路 | 第17页 |
2.3.3 民生银行——简化支行职能专注发展 | 第17页 |
2.3.4 华润银行——小小社区银行大有可为 | 第17-18页 |
第3章 工商银行榆林分行经营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18-31页 |
3.1 工商银行榆林分行简要情况 | 第18-20页 |
3.1.1 机构设置 | 第18-19页 |
3.1.2 业务发展 | 第19-20页 |
3.2 工商银行榆林分行市场位次 | 第20-23页 |
3.2.1 系统位次 | 第20-21页 |
3.2.2 同业位次 | 第21-23页 |
3.3 工商银行榆林分行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分析 | 第23-31页 |
3.3.1 经营理念陈旧,制约业务发展 | 第23-25页 |
3.3.2 管理体系复杂,执行效率偏低 | 第25-27页 |
3.3.3 员工结构失衡,队伍建设不力 | 第27-31页 |
第4章 工商银行榆林分行经营转型的环境分析 | 第31-41页 |
4.1 外部环境分析 | 第31-33页 |
4.1.1 宏观分析之深入解构“新常态” | 第31页 |
4.1.2 宏观分析之主动适应“新常态” | 第31-32页 |
4.1.3 微观分析之银行发展“新常态” | 第32-33页 |
4.2 内部环境分析 | 第33-34页 |
4.3 SWOT分析 | 第34-41页 |
4.3.1 内部优势(S)分析 | 第34-35页 |
4.3.2 内部劣势(W)分析 | 第35-38页 |
4.3.3 外部机会(O)分析 | 第38页 |
4.3.4 外部威胁(T)分析 | 第38-41页 |
第5章 工商银行榆林分行经营转型的整体方案 | 第41-52页 |
5.1 经营转型总体规划 | 第41-43页 |
5.1.1 指导思想——统筹协调,系统推进 | 第41页 |
5.1.2 基本原则——顺应时代,贴近市场 | 第41-42页 |
5.1.3 转型目标——同业领先,客户首选 | 第42页 |
5.1.4 战略选择——把握机会,发挥优势 | 第42-43页 |
5.2 经营转型整体方案 | 第43-52页 |
5.2.1 理解战略要求,找准市场定位 | 第43-44页 |
5.2.2 深化联合营销,强力拓展客户 | 第44-45页 |
5.2.3 坚持创新驱动,引领时代潮流 | 第45-46页 |
5.2.4 升华服务体验,促进业绩增长 | 第46-47页 |
5.2.5 改革本部机构,理顺各级关系 | 第47-48页 |
5.2.6 聚焦基层网点,明确职责分工 | 第48-49页 |
5.2.7 精简业务流程,提高运营效率 | 第49-50页 |
5.2.8 加快渠道建设,更新硬件设施 | 第50-52页 |
第6章 工商银行榆林分行经营转型的保障措施 | 第52-60页 |
6.1 深入夯实人力保障 | 第52-54页 |
6.1.1 传导发展理念 | 第52-53页 |
6.1.2 完善职业规划 | 第53页 |
6.1.3 提升管理素养 | 第53页 |
6.1.4 规范教育培训 | 第53-54页 |
6.2 健全完善管理保障 | 第54-58页 |
6.2.1 组建领导小组 | 第54-55页 |
6.2.2 改进绩效考核 | 第55-56页 |
6.2.3 加强风险管控 | 第56-58页 |
6.3 高度重视技术保障 | 第58-59页 |
6.3.1 持续丰富软件功能 | 第58页 |
6.3.2 增加上门服务频次 | 第58-59页 |
6.4 提供必要资金保障 | 第59-60页 |
6.4.1 稳定工资性费用 | 第59页 |
6.4.2 核定经营性费用 | 第59-60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7.1 本文的研究结论 | 第60页 |
7.1.1 唯有转型才能适应“新常态” | 第60页 |
7.1.2 真抓实干方可实现“新发展” | 第60页 |
7.2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60-61页 |
7.3 后续的研究展望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