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国内贸易经济论文--服务业论文

“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在发展方面的问题研究--以成都市温江区择一城为例

摘要第4-8页
abstract第8-11页
1. 绪论第15-25页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第15-18页
        1.1.1 选题背景第15-16页
        1.1.2 选题意义第16-18页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8-23页
        1.2.1 国外文献综述第18-20页
        1.2.2 国内文献综述第20-22页
        1.2.3 文献综述的总结第22-23页
    1.3 本文的其他相关问题第23-25页
        1.3.1 本文的研究方法第23页
        1.3.2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不足之处第23-25页
2. 公建民营养老机构的相关概念和理论第25-32页
    2.1 公建民营养老机构的相关概念第25-27页
        2.1.1 公建民营养老机构的概念第25页
        2.1.2 公建民营养老机构的形式第25-27页
        2.1.3 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和公办民营养老机构的关系第27页
    2.2 公建民营养老机构的理论依据第27-32页
        2.2.1 福利多元主义第27-29页
        2.2.2 顾客导向理论第29页
        2.2.3 委托代理理论第29-32页
3. 公建民营养老机构的实施情况第32-41页
    3.1 我国现阶段发展公建民营养老机构的政策梳理第32-33页
    3.2 全国养老机构的发展现状第33-35页
    3.3 采用公建民营养老模式的必要性第35-39页
        3.3.1 有利于减轻政府的压力,提高养老院的运行效率第35-36页
        3.3.2 有利于减轻现阶段养老服务的供需矛盾,提高供给第36页
        3.3.3 有利于克服公办养老院和民办养老院的困境第36-37页
        3.3.4 符合当前社会福利提供主体多元化的趋势,提高老年人的福利第37-39页
    3.4 我国公建民营养老机构的实践情况第39-41页
4. “公建民营”养老模式的实践一以成都市温江区择一城颐养居为例第41-62页
    4.1 成都市公建民营养老机构的实施情况第41-43页
    4.2. 择一城颐养居基础层面第43-52页
        4.2.1 服务内容层面第43-49页
        4.2.2 内部管理层面第49-50页
        4.2.3 人力资源层面第50-51页
        4.2.4 对养老院基础层面的总结第51-52页
    4.3 择一城颐养居入住老人层面第52-59页
        4.3.1 入住老人的基本状况第53-55页
        4.3.2 入住老人的生活状况第55-59页
    4.4 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和民办民营养老机构的对比第59-62页
5. “公建民营”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第62-71页
    5.1 “公建民营”模式中的“公”方第62-64页
        5.1.1 政府的政策不够精细且执行力度差第62-63页
        5.1.2 政府机构对运营企业监管不到位第63-64页
    5.2 “公建民营”模式中的“民”方第64-70页
        5.2.1 运营企业定位不准确第64-65页
        5.2.2 运营企业管理不规范第65-66页
        5.2.3 运营企业医养结合不到位第66-68页
        5.2.4 运营企业员工专业化水平低、流动性强第68-69页
        5.2.5 “公建民营”养老模式的运营企业入住老人满意度有待提升第69-70页
    5.3 “公建民营”模式的第三方第70-71页
        5.3.1 社会组织发展缺乏组织化、规范化第70-71页
6. 完善“公建民营”养老模式的对策第71-82页
    6.1 政府层面第71-74页
        6.1.1 不断完善并落实政策,保障公建民营的健康发展第71-73页
        6.1.2 加强对养老院的监管第73页
        6.1.3 重视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为养老服务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第73-74页
    6.2 养老机构层面第74-79页
        6.2.1 注重自身非营利性的性质和服务功能第74-75页
        6.2.2 注重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第75页
        6.2.3 注重提高养老机构的专业化第75-78页
        6.2.4 形成特色的养老院文化,加强对自身的宣传第78-79页
    6.3 社会层面第79-81页
        6.3.1 鼓励社会各界转变观念,支持“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发展第79-80页
        6.3.2 志愿者服务组织化、规范化、系统化第80-81页
    6.4 小结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85页
附录第85-89页
后记第89-90页
致谢第90-91页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目录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成都市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实践研究
下一篇: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实证研究--基于2014年四川省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