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1. 导论 | 第15-3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5-17页 |
1.1.1 城市化不断扩张,传统的管理方式无法满足现代社区规模需求 | 第15-16页 |
1.1.2 信息技术的普及成为孕育网格化的摇篮 | 第16-17页 |
1.1.3 网格的重新定位:从治理到服务的转化 | 第17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7-20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8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8-20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20-26页 |
1.3.1 国外相关研究 | 第20-22页 |
1.3.2 国内的相关研究 | 第22-25页 |
1.3.3 文献评论 | 第25-26页 |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第26-28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27-28页 |
1.5 研究创新和不足 | 第28-31页 |
1.5.1 研究创新 | 第28-29页 |
1.5.2 研究成果的不足之处 | 第29页 |
1.5.3 未来的研究方向 | 第29-31页 |
2. 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基础概念和理论支撑 | 第31-37页 |
2.1 社区网格化的概念和外延 | 第31-35页 |
2.1.1 网格化的概念 | 第31-33页 |
2.1.2 网格化概念的外延 | 第33-35页 |
2.2 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理论 | 第35-37页 |
2.2.1 社区管理流程再造理论 | 第35页 |
2.2.2 社区无缝隙管理理论 | 第35-36页 |
2.2.3 精细化管理理论 | 第36-37页 |
3. 成都市社区网格化管理体系介绍 | 第37-48页 |
3.1 成都市社区网格化管理体系发展历史 | 第37-39页 |
3.1.1 2008年之前:网格探索之路,先进城市网格试点工作先后开展 | 第37-38页 |
3.1.2 2008-2012年:成都网格工作初探,部分地区展开试点 | 第38-39页 |
3.1.3 2012年-至今:全面构建成都网格化管理体系 | 第39页 |
3.2 成都市社区网格化建设的宏观环境 | 第39-42页 |
3.2.1 成都市的基本概况 | 第39-40页 |
3.2.2 实施网格化的优势 | 第40-41页 |
3.2.3 实施网格化的劣势 | 第41-42页 |
3.3 成都市社区网格化体系介绍 | 第42-48页 |
3.3.1 成都市四级网格机构 | 第42-46页 |
3.3.2 成都市社区网格管理系统---6411模式 | 第46-48页 |
4. 成都市社区网格化管理体系实施的现状和问题 | 第48-68页 |
4.1 成都市社区网格化管理体系实施现状 | 第48-52页 |
4.1.1 青羊区网格实践:注重网格工作反馈 | 第48-49页 |
4.1.2 黉门社区网格实践:注重以民众为导向开展网格工作 | 第49-50页 |
4.1.3 温江区网格实践:注重网格管理的基层自治(4Q4D三社联动) | 第50-52页 |
4.2 成都市社区网格化管理成效 | 第52-53页 |
4.2.1 管理主体基本确定,形成党政主导,多方共治的管理层构架 | 第52页 |
4.2.2 数据库构建初步完成,基础信息搜集更加高效 | 第52-53页 |
4.2.3 办事效率提高、百姓满意度增强 | 第53页 |
4.3 成都市社区网格化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 第53-61页 |
4.3.1 网格系统资金配置缺乏合理性 | 第54-56页 |
4.3.2 网格系统组织架构不完善 | 第56-58页 |
4.3.3 网格信息化建设不完善 | 第58-59页 |
4.3.4 网格人员队伍建设不完善 | 第59-61页 |
4.4 成都市社区养老网格化民生职能拓展调研 | 第61-68页 |
4.4.1 老年人社区养老网格化调查基本情况 | 第62-63页 |
4.4.2 老年人社区养老网格化调查结果 | 第63-65页 |
4.4.3 成都市社区养老网格化民生职能拓展的必要性分析 | 第65-68页 |
5. 国内社区网格化管理体系实践研究 | 第68-79页 |
5.1 宜昌市网格化管理实践 | 第68-72页 |
5.1.1 宜昌模式的理念思想 | 第69页 |
5.1.2 宜昌经验 | 第69-72页 |
5.2 上海网格化管理实践 | 第72-75页 |
5.2.1 闵行模式的管理理念 | 第72-73页 |
5.2.2 闵行模式 | 第73-75页 |
5.3 成华模式、宜昌模式和闵行模式的比较 | 第75-79页 |
5.3.1 三种模式的类同 | 第75-77页 |
5.3.2 三种模式差异 | 第77-79页 |
6. 国外社区网格化的经验和启示 | 第79-88页 |
6.1 国外社区治理的发展和演变 | 第79-82页 |
6.1.1 社区治理的起源和发展 | 第79-80页 |
6.1.2 国外社区治理的不同模式 | 第80-81页 |
6.1.3 国外社区治理未来的发展趋势 | 第81-82页 |
6.2 美国政务信息化的发展 | 第82-84页 |
6.2.1 政府结构改善、服务流程再造 | 第82-83页 |
6.2.2 客户为导向的服务体系 | 第83-84页 |
6.2.3 横向打通,构造部门信息共享平台 | 第84页 |
6.3 英国政务信息化的发展 | 第84-86页 |
6.3.1 宏观把控,注重信息化立法 | 第85页 |
6.3.2 注重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 第85-86页 |
6.3.3 政府电子政务系统的构建以公民诉求为原型 | 第86页 |
6.4 国外社区网格化的启示 | 第86-88页 |
6.4.1 中国社区治理模式转型 | 第86-87页 |
6.4.2 网格架构的重塑——纵向缩减层级、横向部门资源共享 | 第87页 |
6.4.3 社区网格化注重信息化立法、信息化与公民化建设 | 第87-88页 |
7. 完善成都市社区网格管理体系的建议和对策 | 第88-101页 |
7.1 网格化管理的重新定位 | 第89-91页 |
7.1.1 网格化管理主体的界定 | 第89页 |
7.1.2 构建政府主导,多元网格服务管理体系 | 第89-90页 |
7.1.3 将网格化作为基层自治的基础和依托 | 第90-91页 |
7.1.4 合理分配网格资金、灵活补充资金欠缺的板块 | 第91页 |
7.2 以网格化体制重塑政府社会治理架构 | 第91-93页 |
7.2.1 扩展6411的网格服务管理软件功能,增强实用性 | 第91-92页 |
7.2.2 着力整合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 第92页 |
7.2.3 改善网格服务管理系统构架 | 第92-93页 |
7.3 以网格化治理体制理顺政府治理与基层自治格局 | 第93-94页 |
7.3.1 明确网格员身份,构建网格队伍 | 第93页 |
7.3.2 提高网格员福利待遇,激发工作积极性 | 第93-94页 |
7.4 强化网格化民生职能,实现服务型政府建设 | 第94-101页 |
7.4.1 拓展网格化管理体系功能的必要性 | 第94-95页 |
7.4.2 拓展网格化管理体系社保民生职能的切入点 | 第95页 |
7.4.3 网格化民生职能应用实例--老年人档案 | 第95-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5页 |
后记 | 第105-106页 |
致谢 | 第106-107页 |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