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1. 绪论 | 第13-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1页 |
1.2.1 传统CDS定价模型 | 第14-16页 |
1.2.2 考虑卖方违约风险的CDS定价模型 | 第16-18页 |
1.2.3 我国学者对CDS定价模型的研究 | 第18-19页 |
1.2.4 Copula函数在金融风险相关性的研究 | 第19-21页 |
2. 信用违约互换概况 | 第21-31页 |
2.1 信用违约互换简介 | 第21-24页 |
2.2 金融危机后的发展趋势 | 第24-28页 |
2.2.1 建立信用衍生产品决定委员会 | 第24-25页 |
2.2.2 引入强制拍卖结算条款 | 第25-26页 |
2.2.3 增设信用事件和承继事件回溯日 | 第26页 |
2.2.4 推动票息标准化 | 第26-27页 |
2.2.5 加快推进中央清算机制 | 第27-28页 |
2.2.6 压缩交易 | 第28页 |
2.3 我国信用违约互换现状 | 第28-31页 |
3. 无交易对手风险的CDS定价 | 第31-36页 |
3.1 CDS定价影响因素 | 第31-32页 |
3.2 违约过程 | 第32-33页 |
3.3 定价模型 | 第33-36页 |
4. 包含交易对手风险的CDS定价 | 第36-44页 |
4.1 COPULA函数的性质 | 第36-41页 |
4.1.1 Sklar定理 | 第37页 |
4.1.2 基于Copula函数的相关性测度 | 第37-38页 |
4.1.3 尾部相关测度 | 第38-39页 |
4.1.4 Copula函数的种类 | 第39-40页 |
4.1.5 非参数核估计方法 | 第40-41页 |
4.2 定价模型 | 第41-44页 |
5. 实证研究 | 第44-58页 |
5.1 无交易对手风险的CDS定价实证 | 第44-49页 |
5.2 考虑卖方违约风险的CDS定价实证 | 第49-58页 |
5.2.1 数据选取及描述性统计 | 第49-51页 |
5.2.2 样本收益率的分布函数的非参数核估计 | 第51-53页 |
5.2.3 选择Copula函数类型 | 第53-54页 |
5.2.4 CRMW价格的实证检验 | 第54-56页 |
5.2.5 结果对比 | 第56-58页 |
6. 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58-64页 |
6.1 文章结论 | 第58-59页 |
6.2 文章的创新与不足 | 第59-60页 |
6.3 我国信用衍生品市场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 第60-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附录 | 第67-69页 |
后记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