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4页 |
1.1 尾矿库的分类 | 第14-17页 |
1.1.1 按照地理位置分类 | 第14-15页 |
1.1.2 按照筑坝方式分类 | 第15-16页 |
1.1.3 尾矿库等级 | 第16-17页 |
1.2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7-19页 |
1.2.1 研究的背景 | 第17-18页 |
1.2.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1.3.1 尾矿坝稳定性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3.2 渗流作用对尾矿坝稳定性影响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1.3.3 尾矿坝在线监测预警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22-24页 |
第2章 尾矿坝渗流稳定分析方法 | 第24-34页 |
2.1 理论分析法 | 第24-28页 |
2.1.1 渗流分析的理论基础 | 第24-25页 |
2.1.2 基本假定及计算条件简化 | 第25-26页 |
2.1.3 渗流基本微分方程 | 第26-27页 |
2.1.4 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的数学模型 | 第27-28页 |
2.2 数值模拟法 | 第28-29页 |
2.3 相似模拟试验法 | 第29-32页 |
2.3.1 相似准则的选取 | 第29-30页 |
2.3.2 相似条件的确定 | 第30页 |
2.3.3 相似材料的选取 | 第30页 |
2.3.4 试验步骤 | 第30-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3章 尾矿坝破坏作用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34-46页 |
3.1 尾矿坝各种形式破坏机理 | 第34-39页 |
3.1.1 渗透破坏 | 第34-36页 |
3.1.2 洪水漫顶 | 第36-38页 |
3.1.3 地震液化 | 第38-39页 |
3.1.4 坝坡失稳 | 第39页 |
3.2 尾矿坝破坏的影响因素 | 第39-43页 |
3.2.1 渗透破坏影响因素 | 第39-40页 |
3.2.2 洪水漫顶影响因素 | 第40-41页 |
3.2.3 地震液化影响因素 | 第41-42页 |
3.2.4 坝坡失稳影响因素 | 第42-43页 |
3.3 尾矿坝事故的预防 | 第43-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4章 蒙库尾矿库渗流场对其稳定性影响分析 | 第46-60页 |
4.1 蒙库铁矿尾矿库基本特征 | 第46-50页 |
4.1.1 蒙库铁矿尾矿库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 | 第46-47页 |
4.1.2 蒙库铁矿尾矿库的基本情况 | 第47-48页 |
4.1.3 气象条件 | 第48-49页 |
4.1.4 蒙库铁矿尾矿库的岩土工程条件和地层结构 | 第49页 |
4.1.5 地震效应 | 第49-50页 |
4.2 蒙库铁矿尾矿库渗流场对其稳定性的影响 | 第50-59页 |
4.2.1 尾矿坝模型的建立 | 第50-51页 |
4.2.2 数值计算参数选取 | 第51页 |
4.2.3 分析工况 | 第51-52页 |
4.2.4 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52-5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5章 蒙库铁矿尾矿库异常渗流实例分析 | 第60-70页 |
5.1 事故经过 | 第60-61页 |
5.2 事故原因分析 | 第61-64页 |
5.2.1 基本假定 | 第61-62页 |
5.2.2 渗透系数的确定 | 第62页 |
5.2.3 计算平面图的建立 | 第62页 |
5.2.4 浸润线方程的计算 | 第62-64页 |
5.3 浸润线方程验算 | 第64-65页 |
5.3.1 数值计算参数选取 | 第64页 |
5.3.2 渗流模型及边界条件 | 第64-65页 |
5.3.3 数值模拟结果 | 第65页 |
5.4 渗透破坏分析 | 第65-67页 |
5.4.1 流土破坏分析 | 第65-66页 |
5.4.2 管涌破坏分析 | 第66-67页 |
5.5 安全干滩长度的计算 | 第67-68页 |
5.6 处理方法 | 第68-69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6章 尾矿坝在线监测与失效预警研究 | 第70-78页 |
6.1 尾矿坝工程原位在线监测系统 | 第70-74页 |
6.1.1 在线监测目的 | 第70-71页 |
6.1.2 规范要求监测项目 | 第71页 |
6.1.3 蒙库尾矿坝在线监测内容 | 第71-74页 |
6.2 尾矿坝综合预警方法 | 第74-77页 |
6.2.1 确定预警指标警限值 | 第74-75页 |
6.2.2 调洪演算 | 第75-76页 |
6.2.3 渗流分析 | 第76页 |
6.2.4 抗滑稳定性分析 | 第76页 |
6.2.5 预警方式 | 第76-77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7.1 结论 | 第78-79页 |
7.2 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4-8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86-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