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前言 | 第8-28页 |
·功能性饮料简述 | 第8-9页 |
·功能性饮料的定义与分类 | 第8页 |
·国内外功能性饮料的发展现状 | 第8-9页 |
·果葡糖浆简述 | 第9-10页 |
·果葡糖浆分类 | 第9页 |
·果葡糖浆特性及其应用 | 第9-10页 |
·果葡糖浆的危害 | 第10页 |
·丙酮醛、3-脱氧葡萄糖醛酮、5-羟甲基糠醛以及丙烯酰胺简述 | 第10-12页 |
·丙酮醛、3-脱氧葡萄糖醛酮、5-羟甲基糠醛和丙烯酰胺形成机理 | 第12-20页 |
·焦糖化反应形成丙酮醛和3-脱氧葡萄糖醛酮、5-羟甲基糠醛的途径 | 第12-15页 |
·美拉德反应形成丙酮醛、丙烯酰胺等的途径 | 第15-20页 |
·丙酮醛、3-脱氧葡萄糖醛酮、5-羟甲基糠醛和丙烯酰胺的检测方法 | 第20-21页 |
·丙酮醛、3-脱氧葡萄糖醛酮、5.羟甲基糠醛和丙烯酰胺的前处理方法 | 第21-23页 |
·衍生化 | 第21-22页 |
·固相萃取技术 | 第22-23页 |
·丙酮醛、3-脱氧葡萄糖醛酮、5-羟甲基糠醛和丙烯酰胺的研究现状 | 第23-25页 |
·食品中丙酮醛、3.脱氧葡萄糖醛酮、5-羟甲基糠醛和丙烯酰胺存在情况 | 第23-24页 |
·丙酮醛、3-脱氧葡萄糖醛酮、5-羟甲基糠醛和丙烯酰胺形成的影响因素 | 第24-25页 |
·茶多酚、芦丁简介 | 第25-26页 |
·茶多酚 | 第25页 |
·芦丁 | 第25-26页 |
·课题研究意义 | 第26-2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8-36页 |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28-29页 |
·试剂与药品 | 第28页 |
·实验设备及材料 | 第28-29页 |
·实验样品 | 第29页 |
·实验方法 | 第29-35页 |
·丙酮醛、3-脱氧葡萄糖醛酮的检测方法 | 第29页 |
·丙烯酰胺和5-羟甲基糠醛的检测方法 | 第29-30页 |
·丙酮醛、3-脱氧葡萄糖醛酮、5-羟甲基糠醛和丙烯酰胺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0页 |
·衍生方法稳定性的验证 | 第30页 |
·饮料中丙酮醛、3-脱氧葡萄糖醛酮、5-羟甲基糠醛和丙烯酰胺含量的测定 | 第30-31页 |
·果葡糖浆热加工过程中有害物形成规律的研究 | 第31页 |
·功能性饮料模拟体系中有害物形成规律的研究 | 第31-35页 |
·数据分析 | 第35-36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6-62页 |
·丙酮醛、3-脱氧葡萄糖醛酮、5-羟甲基糠醛和丙烯酰胺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36-41页 |
·丙酮醛、3-脱氧葡萄糖醛酮、5-羟甲基糠醛和丙烯酰胺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6-39页 |
·丙酮醛、3-脱氧葡萄糖醛酮、5-羟甲基糠醛和丙烯酰胺加标回收率的测定 | 第39-40页 |
·衍生方法稳定性的验证 | 第40页 |
·饮料实际样品的测定 | 第40-41页 |
·果葡糖浆热加工过程中有害物形成规律的研究 | 第41-47页 |
·加热温度及时间对丙酮醛、3-脱氧葡萄糖醛酮和5-羟甲基糠醛形成的影响 | 第42-46页 |
·果葡糖浆浓度对丙酮醛、3-脱氧葡萄糖醛酮和5-羟甲基糠醛形成的影响 | 第46-47页 |
·功能性饮料模拟体系中有害物形成规律的研究 | 第47-62页 |
·氨基酸种类对有害物形成的影响 | 第47-51页 |
·山梨酸钾对有害物形成的影响 | 第51-53页 |
·pH对有害物形成的影响 | 第53-54页 |
·茶多酚对有害物形成的影响 | 第54-56页 |
·芦丁对有害物形成的影响 | 第56-59页 |
·贮存时间和温度对有害物形成的影响 | 第59-62页 |
4 结论 | 第62-63页 |
5 展望 | 第63-64页 |
6 参考文献 | 第64-72页 |
7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2-73页 |
8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