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1 生涯发展与生涯教育的内涵 | 第11-14页 |
·生涯发展的内涵 | 第11页 |
·生涯教育的内涵 | 第11-14页 |
2 儿童生涯发展理论概述 | 第14-34页 |
·毕生生涯发展观 | 第14-23页 |
·毕生生涯发展观概述 | 第14-17页 |
·对毕生生涯发展观的评价 | 第17-18页 |
·儿童生涯发展模型 | 第18-23页 |
·对儿童生涯发展模型的评价 | 第23页 |
·生涯抱负发展理论 | 第23-29页 |
·妥协与划界限 | 第23-25页 |
·生涯抱负发展的四个阶段 | 第25-28页 |
·对生涯抱负的发展阶段理论的后续研究 | 第28页 |
·对生涯抱负发展阶段理论的评价 | 第28-29页 |
·社会认知生涯理论 | 第29-31页 |
·社会认知生涯理论的主要观点 | 第29页 |
·对社会认知生涯理论中各成分关系的探究 | 第29-30页 |
·对社会认知生涯发展理论的评价 | 第30-31页 |
·生涯理解的学习观 | 第31页 |
·生涯理解的学习观的内涵 | 第31页 |
·对生涯理解的学习观的评价 | 第31页 |
·生涯推理模型 | 第31-34页 |
·生涯推理模型的简介 | 第31-32页 |
·对生涯推理模型的评价 | 第32-34页 |
3 儿童生涯发展的特点 | 第34-37页 |
·儿童生涯发展的年龄特点 | 第34-35页 |
·儿童生涯发展的性别特点 | 第35-37页 |
4 儿童生涯抱负发展的影响因素 | 第37-42页 |
·性别刻板印象对儿童生涯抱负发展的影响 | 第37-38页 |
·社会文化因素对儿童生涯抱负发展的影响 | 第38-39页 |
·自我效能感对儿童生涯抱负发展的影响 | 第39-40页 |
·职业准备需要对儿童生涯抱负发展的影响 | 第40-42页 |
5 儿童生涯发展的量表研究 | 第42-44页 |
6 小学生生涯教育实践总结 | 第44-64页 |
·美国小学生生涯教育的实施 | 第44-53页 |
·美国小学生生涯教育的模式 | 第44-48页 |
·美国小学生生涯教育的目标设定 | 第48-49页 |
·美国小学生生涯教育的实践活动 | 第49-53页 |
·台湾地区小学生生涯教育的实施 | 第53-60页 |
·台湾地区小学生生涯教育的模式 | 第53-55页 |
·台湾地区小学生生涯教育的目标设定 | 第55-56页 |
·台湾地区小学生生涯教育的实践活动 | 第56-60页 |
·大陆地区小学生生涯教育的实施 | 第60-64页 |
·大陆地区小学生生涯教育的发展 | 第60页 |
·大陆地区小学生生涯教育的目标设定 | 第60-62页 |
·大陆地区小学生生涯教育的实践活动 | 第62-64页 |
7 总结 | 第64-70页 |
·小学生生涯教育的模式 | 第64页 |
·小学生生涯教育的目标设计 | 第64-66页 |
·小学生生涯教育的总体目标设计 | 第64-65页 |
·小学生生涯教育的阶段目标设计 | 第65-66页 |
·小学生生涯教育的实施途径 | 第66-70页 |
·小学生生涯教育的活动形式 | 第66-67页 |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学生生涯探索的机会 | 第67页 |
·通过假装游戏培养学生的生涯技能和合作意识 | 第67页 |
·生涯教育理念要在各个学科中进行渗透 | 第67-68页 |
·通过榜样作用促进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 | 第68页 |
·通过生涯实践活动关注和运用生涯发展的性别差异 | 第68-69页 |
·通过生涯辅导避免社会声望和性别刻板印象对小学生生涯发展的影响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后记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