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管制员安全行为模式分析与评价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选题背景和研究依据 | 第11-12页 |
·选题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 第12-13页 |
·国内外现状研究 | 第13-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 第13-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 第14-15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论文研究结构及预期结果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管制员的安全行为模式 | 第18-28页 |
·安全行为科学的分类研究 | 第18-19页 |
·个体安全行为 | 第18-19页 |
·群体安全行为 | 第19页 |
·领导安全行为 | 第19页 |
·安全行为的主要分类 | 第19页 |
·基于人因理论的管制员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原因分析 | 第19-20页 |
·安全行为生理学机理 | 第20-22页 |
·感觉和知觉特征 | 第21页 |
·神经系统机能 | 第21页 |
·运动系统机能及其特征 | 第21-22页 |
·安全行为心理学机理 | 第22-23页 |
·记忆的心理学特性 | 第22页 |
·思维的心理学特性 | 第22页 |
·注意的心理学特性 | 第22-23页 |
·安全行为工程学机理 | 第23-24页 |
·管制员自身素质与安全行为 | 第23-24页 |
·人-机和环境与安全行为 | 第24页 |
·安全行为管理学机理 | 第24-25页 |
·管制员安全行为构成 | 第25-28页 |
第三章 管制员的安全行为的数据测量与指标挖掘 | 第28-41页 |
·管制员的安全行为心理测量 | 第28-31页 |
·心理测量学 | 第28-30页 |
·安全行为心理测量方法 | 第30页 |
·不同心理测量之间的差异 | 第30-31页 |
·民航管制员安全行为问卷调查的设计 | 第31-32页 |
·管制员的安全行为的测量 | 第32-33页 |
·确定考查对象 | 第32-33页 |
·安全行为的心理测量 | 第33页 |
·问卷可靠性验证 | 第33页 |
·基于粗糙集的管制员安全行为指标数据挖掘 | 第33-41页 |
·数据挖掘方法 | 第33-34页 |
·粗糙集理论 | 第34-36页 |
·管制员安全行为知识系统数据挖掘 | 第36-41页 |
第四章 管制员的安全行为模式评价 | 第41-57页 |
·安全评价理论 | 第41-42页 |
·安全评价概述 | 第41页 |
·安全评价方法 | 第41-42页 |
·系统综合安全评价方法简介 | 第42-43页 |
·安全行为的灰色评价 | 第42页 |
·安全模糊综合评价 | 第42-43页 |
·构建管制员的安全行为模式评价模型 | 第43-46页 |
·管制员的安全行为模式评价与验证 | 第46-57页 |
·基于灰色-模糊算法的安全行为模式评价 | 第46-53页 |
·评价结果的可靠性验证 | 第53-57页 |
第五章 管制员安全行为的预警决策和相关建议 | 第57-66页 |
·管制员安全行为指标的预警 | 第57页 |
·管制员安全行为的预警决策指标的选取 | 第57-59页 |
·预警决策指标选取的原则 | 第58页 |
·预警决策指标的分类 | 第58-59页 |
·管制员安全行为预警决策阈值的界定 | 第59页 |
·基于灰色聚类的管制员安全行为的预警决策 | 第59-63页 |
·预警决策方法的原理与步骤 | 第59-60页 |
·基于灰色聚类判的管制员安全行为预警决策 | 第60-63页 |
·预防空管不安全事件的建议 | 第63-66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附录一 | 第71-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