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引言 | 第10-29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22页 |
| ·林火预测预报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 ·地理加权回归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 ·研究方案 | 第22-28页 |
| ·研究目标 | 第22页 |
|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 ·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 ·技术路线 | 第25页 |
| ·本研究应用软件 | 第25-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2.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处理 | 第29-44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29-33页 |
| ·地理位置 | 第29页 |
| ·气候条件 | 第29-30页 |
| ·地质地貌 | 第30页 |
| ·水文条件 | 第30页 |
| ·植被概况 | 第30页 |
| ·交通概况 | 第30-31页 |
| ·社会状况 | 第31页 |
| ·森林资源状况 | 第31-33页 |
| ·数据来源 | 第33-36页 |
| ·DEM收集 | 第33页 |
| ·森林火灾统计数据 | 第33-34页 |
| ·森林小班数据 | 第34页 |
| ·气象数据 | 第34-35页 |
| ·社会人文状况 | 第35-36页 |
| ·小班地形数据预处理 | 第36-40页 |
| ·小班坡度提取 | 第36-38页 |
| ·小班坡向提取 | 第38-40页 |
| ·小班海拔提取 | 第40页 |
| ·气象数据预处理 | 第40-43页 |
| ·网络爬虫技术 | 第41-42页 |
| ·气象因子提取 | 第42-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3. 房山森林火灾分析 | 第44-60页 |
| ·森林火灾年际变化特征 | 第44-45页 |
| ·森林火灾月分布特征 | 第45-46页 |
| ·森林火灾日分布特征 | 第46-48页 |
| ·森林火灾地域分布 | 第48-49页 |
| ·森林火灾火因分析 | 第49-51页 |
| ·森林火灾的地形分布特征 | 第51-55页 |
| ·林火的海拔分布特征 | 第51-52页 |
| ·林火的坡度分布特征 | 第52-53页 |
| ·林火的坡向分布特征 | 第53-55页 |
| ·森林火灾的气象分布特征 | 第55-59页 |
| ·林火的温度分布特征 | 第55-56页 |
| ·林火的湿度分布特征 | 第56-57页 |
| ·林火的降水分布特征 | 第57-58页 |
| ·林火的风速分布特征 | 第58-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4. 基于Logistic回归的林火预测预报模型研建 | 第60-77页 |
| ·Logistic回归原理 | 第60-61页 |
| ·模型因子选取与处理 | 第61-70页 |
| ·模型因子准备 | 第61-62页 |
| ·多重共线性诊断 | 第62-66页 |
| ·变量的选取 | 第66-70页 |
| ·模型拟合评价 | 第70-75页 |
| ·回归系数检验 | 第70-71页 |
| ·模型拟合优度检验 | 第71-75页 |
|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 5. 基于地理加权回归的林火空间预测模型研建 | 第77-92页 |
| ·原理与方法 | 第77-81页 |
| ·模型回归原理 | 第77-78页 |
| ·空间核函数 | 第78-79页 |
| ·带宽选择准则 | 第79-80页 |
| ·空间自相关 | 第80-81页 |
| ·模型拟合与评价 | 第81-90页 |
| ·模型拟合 | 第81页 |
| ·模型评价 | 第81-85页 |
| ·结果分析 | 第85-90页 |
| ·小班火险等级区划 | 第90-91页 |
|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92-96页 |
| ·研究结论 | 第92-94页 |
| ·创新点 | 第94页 |
| ·研究展望 | 第94-96页 |
| 参考文献 | 第96-101页 |
| 个人简介 | 第101-102页 |
| 导师简介 | 第102-103页 |
| 获得成果目录 | 第103-104页 |
| 致谢 | 第104-106页 |
| 附录1 | 第106-107页 |
| 附录2 | 第107-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