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贝利工程区风蚀特征及防治措施的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1 引言 | 第10-18页 |
|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土壤风蚀的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 ·国内土壤风蚀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 ·国外土壤风蚀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 ·风蚀防治措施的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 ·不同下垫面土壤风蚀特征的研究 | 第14-15页 |
| ·植物防风蚀效益研究 | 第15-16页 |
| ·机械沙障防风蚀效益研究 | 第16-18页 |
| 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8-26页 |
|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 ·研究方法 | 第18-23页 |
| ·下垫面地表状况调查 | 第18-19页 |
| ·起沙风速的调查 | 第19页 |
| ·风沙流结构调查 | 第19页 |
| ·植物形态与固沙量的调查 | 第19-20页 |
| ·沙障防沙效益调查 | 第20-21页 |
| ·数据分析指标和模型的建立 | 第21-23页 |
| ·技术路线 | 第23-26页 |
| 3 研究区概况 | 第26-32页 |
| ·地理位置 | 第26-27页 |
| ·地质特征 | 第27页 |
| ·地貌特征 | 第27-28页 |
| ·气候特征 | 第28-29页 |
| ·水文特征 | 第29页 |
| ·土壤特征 | 第29-30页 |
| ·植物特征 | 第30页 |
| ·社会经济状况 | 第30-32页 |
| 4 不同下垫面土壤风蚀特征研究 | 第32-40页 |
| ·下垫面特征 | 第32-34页 |
| ·下垫面地表状况 | 第32-33页 |
| ·下垫面土壤颗粒组成 | 第33-34页 |
| ·输沙量随高度的分布规律 | 第34-36页 |
| ·不同下垫面风蚀物粒径特征 | 第36-37页 |
| ·风蚀物粒径随高度的分布规律 | 第37-38页 |
| ·小结 | 第38-40页 |
| 5 植物固沙效益的研究 | 第40-48页 |
| ·植物形态特征分析 | 第40-41页 |
| ·沙堆空间特征分析 | 第41-42页 |
| ·植物形态与沙堆的相关性分析 | 第42-43页 |
| ·植物的形态特征与固沙量的量化关系分析 | 第43-47页 |
| ·不同参数拟合模型对比分析 | 第43-44页 |
| ·植物的形态特征与固沙量对数模型关系 | 第44-46页 |
| ·植物的形态特征对固沙量影响程度分析 | 第46-47页 |
| ·小结 | 第47-48页 |
| 6 沙障的防沙效益研究 | 第48-60页 |
| ·对照组输沙量随高度变化规律 | 第48-49页 |
| ·10CM高沙障的防沙效果 | 第49-51页 |
| ·10cm沙障对输沙量随高度变化规律的影响 | 第49-50页 |
| ·10cm沙障对空间输沙量分布的影响 | 第50-51页 |
| ·20CM高沙障的防沙效果 | 第51-54页 |
| ·20cm沙障对输沙量随高度变化规律的影响 | 第51-53页 |
| ·20cm沙障对空间输沙量分布的影响 | 第53-54页 |
| ·30CM高沙障的防沙效果 | 第54-56页 |
| ·30cm沙障对输沙量随高度变化规律的影响 | 第54-55页 |
| ·30cm沙障对空间输沙量分布的影响 | 第55-56页 |
| ·不同高度沙障防沙效益的综合对比分析 | 第56-59页 |
| ·小结 | 第59-60页 |
| 7 结论、不足和展望 | 第60-62页 |
| ·结论 | 第60-61页 |
| ·不足和展望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 个人简介 | 第68-69页 |
| 导师简介 | 第69-70页 |
|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第70-71页 |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