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房屋建筑设备论文--空气调节、采暖、通风及其设备论文--空气调节论文--空气特性论文

寒旱地区绿色单体建筑室内舒适度研究

摘要第1-11页
Abstract第11-15页
第1章 绪论第15-35页
   ·课题背景第15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31页
     ·室内舒适度第15-16页
     ·室内热环境及其影响因素第16-21页
     ·室内热环境评价指标第21-23页
     ·室内空气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第23-29页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及评价方法第29-3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及对本课题的启示第31-33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第31-32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本课题的启示第32-33页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意义第33-34页
     ·研究目标第33页
     ·研究内容第33页
     ·研究意义第33-34页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2章 寒旱地区单体建筑改造与供能系统配置第35-43页
   ·寒旱地区单体建筑改造的必要性第35页
     ·传统单体建筑存在的问题第35页
     ·我国建筑节能现状第35页
   ·寒旱地区单体建筑改造方案第35-38页
     ·寒旱地区单体建筑简介第36-37页
     ·供能系统简介第37-38页
   ·寒旱地区绿色单体建筑供能系统配置第38-42页
     ·供能系统能量输出第38-41页
     ·供能系统能量输入第41-42页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3章 寒旱地区绿色单体建筑室内舒适度试验研究方案第43-49页
   ·选点要求第43页
   ·测试仪器第43-44页
   ·试验天气第44-47页
   ·供暖时间第47-48页
   ·采样时间第48页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4章 寒旱地区绿色单体建筑室内热环境研究第49-63页
   ·室内热环境试验研究第49-55页
     ·试验结果第49-51页
     ·室内热环境评价第51-55页
   ·室内热环境数值模拟第55-61页
     ·控制方程第55-56页
     ·基本假设第56页
     ·物理模型第56-57页
     ·边界条件第57页
     ·网格划分第57-58页
     ·室内温度场模拟结果第58-61页
   ·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对比第61页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第5章 寒旱地区单体建筑室内热环境对比与优化第63-85页
   ·不同热源对建筑室内热环境的影响第63-81页
     ·不同热源的室内热环境试验测试第64-66页
     ·不同热源的室内热环境对比第66-68页
     ·不同热源的室内热环境数值模拟第68-79页
     ·不同热源的室内热环境评价第79-81页
   ·围护结构对建筑室内热环境的贡献率第81-83页
     ·外墙及屋顶均保温的室内温度场分布第81-82页
     ·外墙及屋顶均不保温的室内温度场分布第82页
     ·外墙不保温,屋顶保温的室内温度场分布第82-83页
     ·围护结构对室内温度场的影响第83页
   ·本章小结第83-85页
第6章 寒旱地区绿色单体建筑室内空气质量研究第85-92页
   ·室内空气质量的评价目的第85-86页
   ·室内空气质量测试试验第86-89页
     ·标准值的转换第86-87页
     ·室内空气质量试验结果第87-89页
   ·室内空气质量评价第89-91页
   ·本章小结第91-92页
第7章 寒旱地区绿色单体建筑室内舒适度研究第92-103页
   ·室内舒适度等级评价第92-94页
     ·室内热环境等级评价第92-93页
     ·室内空气质量等级评价第93页
     ·室内舒适度等级评价第93-94页
   ·室内舒适度灰色理论分析第94-96页
     ·灰色系统理论第94页
     ·灰色系统理论与室内舒适度研究的结合点第94页
     ·灰色理论分析计算方法第94-95页
     ·室内舒适度灰色理论分析第95-96页
   ·室内舒适度回归分析第96-102页
     ·多元变量回归分析第96-97页
     ·多元变量回归分析与室内舒适度研究的结合点第97页
     ·多元变量回归计算方法第97-100页
     ·室内舒适度多元变量回归分析第100-102页
   ·本章小结第102-103页
结论与展望第103-106页
 结论第103-104页
 本课题的创新点第104-105页
 尚待解决的问题第105页
 展望第105-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20页
致谢第120-121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21-122页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获奖情况第122页

论文共1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型风电机组柔性叶片的结构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BIM的排水管网改造环境安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