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水环境监测的传感网覆盖算法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 ·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 ·水下传感网通信体系结构 | 第13-15页 |
| ·水环境监测网络现状 | 第15-19页 |
| ·外国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 ·论文的主要贡献 | 第21-22页 |
| ·课题来源 | 第22页 |
| ·论文结构 | 第22-23页 |
| 第二章 传感网覆盖技术相关研究 | 第23-36页 |
| ·覆盖算法的分类 | 第23-25页 |
| ·网络覆盖指标 | 第25-26页 |
| ·常用的感知模型 | 第26-28页 |
| ·相关覆盖算法介绍 | 第28-35页 |
| ·静态覆盖算法 | 第29-32页 |
| ·动态覆盖算法 | 第32-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三章 基于虚拟距离的水下传感网覆盖算法 | 第36-57页 |
| ·引言 | 第36-37页 |
| ·面向水环境监测的传感网 | 第37页 |
| ·相关定义 | 第37-39页 |
| ·定向移动的虚拟距离覆盖算法 | 第39-41页 |
| ·斜线轨迹的传感网覆盖 | 第41-45页 |
| ·仿真分析 | 第45-56页 |
| ·垂直移动的网络模型 | 第45-50页 |
| ·斜线移动网络模型 | 第50-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第四章 异构无线传感网覆盖增强算法 | 第57-71页 |
| ·引言 | 第57-58页 |
| ·数学模型及相关定义 | 第58-59页 |
| ·基于采样的覆盖增强算法 | 第59-64页 |
| ·算法流程图 | 第64-66页 |
| ·仿真分析 | 第66-71页 |
| 第五章 基于采样的水下三维传感器网络覆盖优化算法 | 第71-104页 |
| ·引言 | 第71-72页 |
| ·基于自适应网格的迭代定位算法 | 第72-83页 |
| ·信标节点的部署 | 第72-74页 |
| ·自适应网格 | 第74-76页 |
| ·迭代定位 | 第76-80页 |
| ·仿真实验 | 第80-83页 |
| ·面向水环境监测的迭代定位算法 | 第83-90页 |
| ·ILAW算法 | 第84-86页 |
| ·极大似然估计定位算法 | 第86-87页 |
| ·算法描述 | 第87页 |
| ·仿真实验 | 第87-90页 |
| ·基于采样的水下三维覆盖算法的设计 | 第90-102页 |
| ·面向水环境监测的传感网模型 | 第91-93页 |
| ·基于水平采样平面的覆盖优化 | 第93-94页 |
| ·基于垂直采样平面的覆盖优化 | 第94-97页 |
| ·覆盖优化算法描述 | 第97-98页 |
| ·仿真分析 | 第98-102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2-104页 |
| 第六章 基于极坐标的水环境监测网覆盖算法 | 第104-118页 |
| ·引言 | 第104-105页 |
| ·径向覆盖算法 | 第105-108页 |
| ·圆周方向覆盖算法 | 第108-111页 |
| ·仿真实验 | 第111-116页 |
| ·固定轨迹的传感网模型 | 第112-114页 |
| ·全向移动网络模型 | 第114-116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6-118页 |
| 第七章 面向水环境监测的无线传感网系统设计 | 第118-130页 |
| ·面向水环境监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 | 第118-119页 |
| ·水环境监测的无线传感器节点 | 第119-125页 |
| ·通信节点设计 | 第119-120页 |
| ·感知节点设计 | 第120-124页 |
| ·节点操作系统的设计 | 第124-125页 |
| ·服务器端监测管理软件 | 第125-127页 |
| ·基于Android系统的客户端软件 | 第127-1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9-130页 |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30-133页 |
| ·论文总结 | 第130-131页 |
| ·展望 | 第131-13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3-142页 |
| 附录1 图表清单 | 第142-147页 |
|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147-148页 |
| 附录3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 第148-149页 |
| 附录4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49-150页 |
| 致谢 | 第1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