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石油机械设备与自动化论文--钻井机械设备论文--钻头、钻具与工具论文

刮切—冲击复合破岩工具技术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1章 绪论第8-22页
   ·PDC钻头发展现状简述第8-12页
     ·贝克休斯的牙轮-PDC复合钻头第8-9页
     ·Simith的ONYX360切削齿第9-10页
     ·扭力冲击器配合PDC钻头新型钻井技术第10-11页
     ·轴向冲击器配合PDC钻头新型钻井技术第11页
     ·刮切-冲击复合式钻头第11-12页
   ·气体钻井技术简述第12-15页
     ·气体钻井发展现状简述第12-13页
     ·气动冲击器设计方法简述第13-15页
   ·油气钻井用冲击器概述第15-20页
     ·油气钻井用冲击器分类及特点第15-17页
     ·典型油气钻井用冲击器结构、特性及其应用第17-20页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0页
   ·本文的研究研究内容第20-22页
第2章 刮切-冲击复合破岩工具破岩机理研究第22-29页
   ·PDC钻头特点与不足第22-23页
   ·冲旋钻头特点与不足第23-24页
   ·刮切-冲击复合破岩提速机理第24-27页
     ·常规破岩工具破岩机理简述第24-25页
     ·刮切-冲击复合破岩工具破岩提速机理第25-27页
   ·本章小结第27-29页
第3章 刮切-冲击复合破岩工具方案设计第29-42页
   ·单冲击器复合破岩工具方案研究第29-34页
     ·配合常规冲击器使用存在的困难第29-33页
     ·复合式钻头防空打机构和冲头限位机构改进设计第33-34页
   ·复合破岩工具配套冲击器方案设计第34-37页
     ·方案设计第34-36页
     ·冲击器密封结构改进第36-37页
   ·多冲击器复合破岩工具方案研究第37-41页
     ·现有复合破岩工具结构功能的不足第37-38页
     ·复合破岩工具改进设计方案第38-41页
     ·多冲击器方案优缺点第41页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4章 刮切-冲击复合式钻头设计方法研究第42-59页
   ·钻头冠部轮廓曲线设计第42-43页
   ·径向复合布齿设计第43-45页
   ·冲头周向布置设计第45-46页
   ·出露高度设计第46页
   ·齿型的选择第46-48页
   ·PDC切削结构与冲头牙齿同轨与异轨设计第48-49页
   ·破岩效率协调性设计第49页
   ·冲头设计第49-57页
     ·冲头牙齿的布齿设计原理与方法第49-51页
     ·冲头径向位置布置设计第51-52页
     ·冲头径向布齿设计和牙齿倾角设计第52-56页
     ·冲头冲击牙齿同圈布齿与异圈布齿第56-57页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5章 配套气动冲击器仿真计算方法第59-73页
   ·气动冲击器设计方法研究的必要性第59页
   ·配套气动冲击器基本工作原理分析第59-61页
   ·配套气动冲击器仿真计算假设第61页
   ·活塞运动微分方程第61-63页
   ·前后腔气体热力学方程与流速方程第63页
   ·配套气动冲击器仿真软件开发第63-71页
     ·仿真的基本原理第63-64页
     ·仿真的计算模型第64-66页
     ·现有仿真程序存在的不足第66-67页
     ·仿真程序的改进设计第67-71页
   ·现有气动冲击器设计方法的不足第71-72页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6章 配套气动冲击器设计方法研究第73-131页
   ·配套气动冲击器简化计算模型第73-90页
     ·简化模型假设第73-74页
     ·气动冲击器关键结构参数定义第74-77页
     ·后腔气体压力变化分析第77-78页
     ·后腔气体对活塞动能的影响第78-80页
     ·前腔气体压力变化分析第80-81页
     ·前腔气体对活塞动能的影响第81-83页
     ·重力及摩擦力对活塞动能的影响第83-84页
     ·活塞上行最大高度第84-85页
     ·气动冲击器冲击功计算第85-86页
     ·简化模型误差分析第86-90页
   ·配套气动冲击器正常运行条件分析第90-92页
   ·配套冲击器敏感参数分析第92-113页
     ·前腔结构参数敏感性分析第93-99页
     ·后腔结构参数敏感性分析第99-103页
     ·活塞面积对冲击功的影响第103-105页
     ·活塞质量对气动冲击器性能的影响第105-106页
     ·环境参数和工艺参数对气动冲击器性能的影响第106-113页
   ·配套气动冲击器设计方法研究第113-121页
     ·确定活塞质量和工作角度第113-114页
     ·确定气动冲击器入口压力第114页
     ·确定冲击功分配第114-115页
     ·确定后腔参数第115-117页
     ·确定前腔参数第117-119页
     ·确定后腔封闭长度第119-120页
     ·气动冲击器设计方法研究第120-121页
   ·配套冲击器设计实例第121-129页
     ·单冲击器方案设计实例第121-126页
     ·多冲击器方案设计实例第126-129页
   ·本章小结第129-131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131-134页
   ·完成的工作和结论第131-132页
   ·创新工作第132页
   ·展望第132-134页
致谢第134-135页
附录第135-13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工作及科研成果第139-140页
参考文献第140-143页

论文共1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方钻杆旋塞阀失效分析与优化设计
下一篇:高含硫废水受控氧化及单质硫的形成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