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油气田论文

高含硫废水受控氧化及单质硫的形成特性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1章 绪论第9-21页
   ·含硫废水的来源与危害第9-11页
     ·含硫废水的来源第9页
     ·含硫废水中硫的形态第9-10页
     ·含硫废水的危害第10-11页
   ·国内外含硫废水的处理研究进展第11-20页
     ·国内外处理方法研究进展第11-17页
       ·碱液吸收法第11-12页
       ·混凝沉淀法第12页
       ·蒸汽汽提法第12-13页
       ·真空抽提法第13页
       ·电化学脱硫法第13-14页
       ·氧化法第14-16页
       ·生物法第16-17页
     ·硫化物氧化动力学研究第17-19页
       ·氧气氧化硫化物第17-18页
       ·金属离子氧化硫化物第18页
       ·H_2O_2氧化硫化物第18-19页
     ·单质硫的形成特性研究进展第19-20页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第20-21页
     ·目的意义第20页
     ·研究内容第20-21页
第2章 不同氧化剂脱硫反应的性能评价第21-41页
   ·材料与方法第21-25页
     ·实验仪器第21页
     ·实验废水第21-22页
     ·实验药品第22页
     ·实验方法第22-23页
     ·离子测定方法第23-24页
     ·产物的收率计算第24-25页
   ·结果与讨论第25-39页
     ·Na_2S_2O_5氧化脱硫的反应性能第25-27页
     ·Na_2SO_3氧化脱硫的反应性能第27-29页
     ·H_2O_2氧化脱硫的反应性能第29-32页
     ·不同氧化剂脱硫反应性能对比第32-34页
     ·H_2O_2氧化含硫废水的动力学第34-39页
       ·反应级数的确定第34-36页
       ·H_2O_2投加量对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第36页
       ·温度对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第36-38页
       ·pH对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第38-39页
   ·本章小结第39-41页
第3章 响应曲面分析法优化H_2O_2氧化脱硫第41-52页
   ·材料与方法第41-43页
     ·主要参数选择第41-42页
     ·实验设计第42-43页
   ·结果与讨论第43-50页
     ·响应曲面分析结果第43-48页
       ·模型方程及其系数的显著性检测第43-45页
       ·响应曲面分析与等高线分析第45-48页
     ·二次模型方程的优化第48-50页
       ·模型方程的手动优化第48-49页
       ·模型方程的优化前后的主要参数对比第49-50页
       ·优化条件的确立第50页
       ·优化条件后的运行结果第50页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4章 强化单质硫转化的实验研究第52-64页
   ·材料与方法第52页
   ·结果与讨论第52-62页
     ·H_2O_2投加方式强化单质硫的转化第52-54页
       ·H_2O_2分次投加实验安排第52-53页
       ·H_2O_2分次投加实验结果第53-54页
     ·ORP(氧化还原电位)控制强化单质硫的转化第54-58页
       ·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pH值的变化第55-56页
       ·ORP控制对单质硫收率的影响第56-58页
     ·反应分离耦合强化单质硫的转化第58-61页
       ·离心管直径R对单质硫收率的影响第58-59页
       ·离心转速对单质硫收率的影响第59-61页
     ·三种强化方式强化效果对比第61-62页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5章 单质硫的形成特性研究第64-73页
   ·材料与方法第64页
     ·X射线衍射分析第64页
     ·扫描电镜分析第64页
     ·zeta电位及粒度分析仪第64页
   ·结果与讨论第64-72页
     ·固相产物的成分分析第64-65页
     ·液相中单质硫的粒度变化过程第65-68页
       ·扫描电镜分析第65-67页
       ·液相中单质硫粒度分析第67-68页
     ·液相中单质硫颗粒生长团聚第68-71页
       ·纳米颗粒硫的生长第68-69页
       ·纳米颗粒硫的团聚第69-71页
     ·单质硫的形成机理第71-72页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6章 结论与建议第73-75页
   ·结论第73-74页
   ·建议第74-75页
致谢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刮切—冲击复合破岩工具技术研究
下一篇:海上低渗高温气藏水平井解堵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