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概述 | 第9-11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9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旋塞阀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1-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4-15页 |
·主要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 第15-18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技术路线 | 第16页 |
·创新点 | 第16-18页 |
第2章 方钻杆旋塞阀失效与受力分析 | 第18-39页 |
·旋塞阀失效形式统计 | 第18-20页 |
·阀体静力学分析 | 第20-25页 |
·阀体受拉伸时的力学分析 | 第20页 |
·阀体受扭转时的力学分析 | 第20-21页 |
·阀体受内压时的力学分析 | 第21-22页 |
·阀体有限元分析 | 第22-25页 |
·旋塞阀密封比压分析 | 第25-31页 |
·必需比压计算 | 第26-27页 |
·许用比压分析 | 第27页 |
·设计比压计算 | 第27-30页 |
·主密封面有限元分析 | 第30-31页 |
·旋塞阀摩擦扭矩分析 | 第31-37页 |
·主密封面间的摩擦扭矩分析 | 第32-34页 |
·旋钮与阀体间的摩擦扭矩分析 | 第34-36页 |
·操作扭矩分析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3章 方钻杆旋塞阀流道影响因素分析及流场数值模拟 | 第39-59页 |
·旋塞阀流道影响因素分析 | 第39-46页 |
·旋塞阀流道开度公式推导 | 第39-42页 |
·旋塞阀流道影响因素分析 | 第42-46页 |
·流场数值模拟基础 | 第46-48页 |
·流体动力学控制方程 | 第46-47页 |
·湍流模型 | 第47-48页 |
·旋塞阀流场数值模拟 | 第48-52页 |
·旋塞阀流场几何模型 | 第48页 |
·网格划分 | 第48-49页 |
·固相及边界条件设置 | 第49-51页 |
·仿真参数设置 | 第51-52页 |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52-56页 |
·阀芯关闭角度 | 第52-54页 |
·钻井泵排量 | 第54页 |
·固相颗粒直径 | 第54-55页 |
·固相体积分数 | 第55-56页 |
·旋塞阀改进建议与现场指导 | 第56-58页 |
·旋塞阀改进建议 | 第56-57页 |
·旋塞阀现场使用指导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4章 基于Workbench的方钻杆旋塞阀有限元接触分析 | 第59-76页 |
·旋转系统三维几何模型 | 第59-60页 |
·各零件之间的接触设置 | 第60-61页 |
·旋转系统网格划分 | 第61页 |
·旋转系统载荷、约束及参数设置 | 第61-63页 |
·旋转系统载荷与约束设置 | 第61-62页 |
·旋转系统压力参数设置 | 第62-63页 |
·操作扭矩设置 | 第63页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63-74页 |
·旋转系统应力变形规律分析 | 第63-73页 |
·旋塞阀摩擦扭矩分析 | 第73-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第5章 方钻杆旋塞阀多目标输出优化设计 | 第76-86页 |
·优化设计概述 | 第76-77页 |
·优化设计原理 | 第76页 |
·优化设计分类 | 第76-77页 |
·多目标输出优化的试验设计 | 第77-80页 |
·旋转系统的有限元分析 | 第77-78页 |
·正交试验设计 | 第78-80页 |
·试验结果数据处理 | 第80-84页 |
·结果检验和方案对比 | 第84-85页 |
·有限元分析计算验证 | 第84页 |
·优化前后的设计方案对比 | 第84-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6-88页 |
·结论 | 第86-87页 |
·展望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