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荫”博弈与意义建构—大理白族“不招不嫁”婚姻的人类学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导论 | 第10-48页 |
一、问题意识 | 第10-18页 |
(一) 自身经历 | 第10-13页 |
(二) 学术缘起 | 第13-18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8-35页 |
(一) 家庭结构、居住方式及婚姻礼仪的研究 | 第18-26页 |
(二) 白族婚姻家庭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 第26-33页 |
(三) “两边挂花幡”、“并家”、“两头走/扯” | 第33-35页 |
三、田野概况及调查过程 | 第35-44页 |
(一) 田野点概况 | 第35-39页 |
(二) 田野调查过程 | 第39-44页 |
五、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及论文框架 | 第44-48页 |
(一) 研究意义 | 第44-45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45页 |
(三) 论文框架 | 第45-48页 |
第一章 “祖荫之下”:大理白族传统婚姻 | 第48-67页 |
第一节 白族的祖先崇拜信仰 | 第48-57页 |
一、祖荫的庇护 | 第48-52页 |
二、与祖先的交流 | 第52-57页 |
第二节 “祖荫下”的婚姻基本形式 | 第57-62页 |
一、嫁娶婚的缔结 | 第57-59页 |
二、家庭结构及继嗣 | 第59-61页 |
三、女性的从属身份 | 第61-62页 |
第三节 “上门”:仍在“祖荫下” | 第62-67页 |
一、上门婚的缔结:更名换姓 | 第62-65页 |
二、上门婚的家庭结构 | 第65-67页 |
第二章 “祖荫”遭遇现代性 | 第67-90页 |
第一节 “离家”:生计模式与居住格局的变迁 | 第67-74页 |
一、从耕读传家到“走出去” | 第67-69页 |
二、离土离乡的多样化生计模式 | 第69-73页 |
三、“独家院”背后的忧愁 | 第73-74页 |
第二节 核心化:家庭结构变迁 | 第74-81页 |
一、大家庭的理想与现实 | 第74-78页 |
二、家庭核心化的转变 | 第78-81页 |
第三节 妇女地位的提高与自我意识的觉醒 | 第81-85页 |
一、被束缚在家庭中的妇女 | 第81-83页 |
二、从后台走向前台:女性地位的改变 | 第83-85页 |
第四节 “祖荫”面临延续的困境 | 第85-90页 |
一、家庭延续的困境 | 第85-87页 |
二、谁来延续祖荫 | 第87-90页 |
第三章 “既招又嫁”:“祖荫”的“正和博弈” | 第90-118页 |
第一节 摆脱“零和博弈”:“既招又嫁”的尝试 | 第90-96页 |
一、第一例“不招不嫁”的是是非非 | 第90-92页 |
二、“不招不嫁”释意 | 第92-94页 |
三、“不招不嫁”还是“又招又嫁” | 第94-96页 |
第二节 仪式的“正和博弈”:聘礼和婚礼 | 第96-103页 |
一、聘礼之于“不招不嫁”的意义 | 第96-97页 |
二、“不招不嫁”的仪式之争 | 第97-101页 |
三、“不招不嫁”婚礼展演 | 第101-103页 |
第三节 日常生活的“正和博弈”:居住格局与称谓 | 第103-109页 |
一、婚后灵活多样的居住方式 | 第103-106页 |
二、“阿婆”与“奶奶”之争 | 第106-109页 |
第四节 亲家之间的“正和博弈”:距离产生美 | 第109-118页 |
一、亲家之间的“礼尚往来” | 第110-112页 |
二、亲家之间:谁去带孩子 | 第112-114页 |
三、父母养老与“不招不嫁” | 第114-118页 |
第四章 “无限博弈气婚姻缔结之后的“祖荫” | 第118-145页 |
第一节 姓氏的争夺与变通 | 第118-130页 |
一、从孩子姓氏到家庭继嗣 | 第118-120页 |
二、“不招不嫁”者对婚后孩子姓氏的争夺 | 第120-122页 |
三、姓氏的变通:孩子的多重身份 | 第122-126页 |
四、影响姓氏选择的多重因素 | 第126-130页 |
第二节 家族认同的竞争 | 第130-141页 |
一、“不招不嫁”夫妻的家庭认同 | 第130-133页 |
二、双方家庭中的“在场” | 第133-136页 |
三、从家庭认同到家族认同的困境 | 第136-138页 |
四、村落生活中的“在场” | 第138-141页 |
第三节 离婚:从“正和博弈”走向“负和博弈” | 第141-145页 |
一、家庭归属感的缺失 | 第141-143页 |
二、家庭成员之间信任的破裂 | 第143-145页 |
结语:婚姻家庭的“变”与传统文化的“不变” | 第145-151页 |
一、家庭的变迁:实用功能弱化 | 第145-146页 |
二、家庭的新支点:象征意义 | 第146-147页 |
三、传统的惯性:祖先崇拜的延续 | 第147-151页 |
参考文献 | 第151-156页 |
后记 | 第156-1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