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网络反腐的历程、困境及对策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前言 | 第6-11页 |
一、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6-7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7-10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四、 主要内容及可能的创新点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网络反腐相关内涵 | 第11-15页 |
第一节 网络反腐相关内涵 | 第11-12页 |
第二节 网络反腐的特点 | 第12-15页 |
第二章 中国网络反腐发展历程与新特点 | 第15-23页 |
第一节 网络反腐发展历程 | 第15-19页 |
一、 网络反腐的兴起期(2003-2007 年) | 第15-16页 |
二、 网络反腐的发展期(2008-2009 年) | 第16-18页 |
三、 网络反腐的高潮期(2010 年至今) | 第18-19页 |
第二节 网络反腐呈现新的特点 | 第19-23页 |
一、 意见领袖崛起 | 第19-21页 |
二、 虚假信息同步发展 | 第21页 |
三、 网络揭露的腐败分子的级别趋高 | 第21页 |
四、 网络曝光缩短反应期缩短,反腐败更加高效 | 第21-23页 |
第三章 中国网络反腐新的困境 | 第23-33页 |
第一节 网络反腐困境的机制来源 | 第23-26页 |
一、 舆论生成机制 | 第23-24页 |
二、 压力影响机制 | 第24-25页 |
三、 网络反腐的公共选择机制 | 第25-26页 |
第二节 网络反腐的伦理困境 | 第26-28页 |
一、 网路反腐的道德预设 | 第26-27页 |
二、 互联网的特点导致网络反腐的非理性 | 第27页 |
三、 网络舆论易演变为网络暴力 | 第27-28页 |
第三节 网络反腐的技术困境 | 第28-29页 |
一、 网络监管技术鸿沟 | 第28页 |
二、 网络资源不平衡 | 第28-29页 |
第四节 网络反腐的法律与制度困境 | 第29-31页 |
一、 西方制度化建设现状 | 第29-30页 |
二、 我国网络反腐制度化现状 | 第30页 |
三、 制度化困境的表现 | 第30-31页 |
第五节 网络反腐的无序参与困境 | 第31-33页 |
一、 删帖与忽视的困境 | 第31-32页 |
二、 诽谤与隐私的困境 | 第32-33页 |
第四章 网络反腐的对策 | 第33-42页 |
第一节 网络有序政治参与 | 第33-34页 |
第二节 有序政治参与对网络反腐的意义 | 第34-38页 |
一、 优化网络反腐沟通渠道 | 第35-36页 |
二、 促进反腐案件解决 | 第36-37页 |
三、 加速政治民主进程 | 第37-38页 |
第三节 加强网络反腐的有序参与 | 第38-42页 |
一、 培养成熟的网络参与心理 | 第38-39页 |
二、 加强网络反腐制度建设 | 第39-41页 |
三、 培养网络反腐人才队伍 | 第41-42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附件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