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5页 |
导论 | 第15-2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二、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16-19页 |
三、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9页 |
四、研究思路与写作安排 | 第19-20页 |
五、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20-21页 |
第一章 制造业产业组织合理化的重要性及意义 | 第21-39页 |
第一节 制造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 第21-26页 |
一、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 第22-24页 |
二、制造业是我国重要的就业市场 | 第24-26页 |
三、制造业是我国出口的主力军 | 第26页 |
第二节 制造业繁荣表象下的现实反思 | 第26-30页 |
一、竞争优势层次低下,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不合理 | 第27-28页 |
二、经营成本不断攀升,低成本优势逐渐丧失 | 第28-29页 |
三、创新能力依然不足,核心技术缺乏 | 第29-30页 |
第三节 被忽视的重要问题—产业组织不合理 | 第30-35页 |
一、企业规模普遍偏小,集中度低 | 第31-32页 |
二、大企业利润率不高、缺乏核心竞争力,“大而不强” | 第32-33页 |
三、产业内无序竞争甚至恶性竞争影响整个产业发展 | 第33-35页 |
第四节 产业组织合理化的重要意义 | 第35-39页 |
一、合理的产业组织是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的基础 | 第35页 |
二、合理的产业组织能够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 第35-36页 |
三、合理的产业组织能够促进技术进步 | 第36-37页 |
四、合理的产业组织有利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 第37-39页 |
第二章 基本理论与文献综述 | 第39-66页 |
第一节 产业组织理论回顾 | 第39-50页 |
一、产业组织理论的萌芽与奠基 | 第39-41页 |
二、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 第41-50页 |
第二节 产业组织理论新发展 | 第50-53页 |
一、以日本为代表的后起国家的产业组织理论 | 第50-52页 |
二、全球商业革命下系统集成与瀑布效应 | 第52-53页 |
第三节 国外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简评 | 第53-56页 |
一、缺乏直接对产业组织合理化问题的研究 | 第53-54页 |
二、推动了两种产业组织合理化思想的产生 | 第54-56页 |
三、为中国产业组织合理化研究的兴起提供了理论基础 | 第56页 |
第四节 中国产业组织合理化研究综述及简评 | 第56-66页 |
一、中国产业组织合理化研究综述 | 第56-64页 |
二、中国产业组织合理化研究简评 | 第64-66页 |
第三章 中国制造业产业组织合理化的实践 | 第66-81页 |
第一节 中国制造业产业组织合理化历史演进 | 第66-72页 |
一、计划经济时期(1978 年以前),企业规模结构大起大落 | 第66-67页 |
二、市场机制引入时期(1978~1992 年),市场结构逆集中化阶段 | 第67-69页 |
三、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时期(1993 年至今),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 | 第69-72页 |
第二节 产业政策伴随的中国制造业产业组织合理化进程 | 第72-75页 |
第三节 产业政策调控效果不佳 | 第75-77页 |
一、竞争无序,过度竞争现象严重 | 第75-76页 |
二、产业国际竞争中缺乏竞争优势 | 第76-77页 |
第四节 产业政策要重视产业组织合理化 | 第77-81页 |
一、被忽视的产业组织政策 | 第77-78页 |
二、产业组织政策目标不合理 | 第78-79页 |
三、产业组织政策的目标是应该是实现产业组织合理化 | 第79-81页 |
第四章 产业组织合理化的基本内涵 | 第81-95页 |
第一节 产业组织合理化的概念界定 | 第81-85页 |
一、产业组织合理化与产业组织优化 | 第81-82页 |
二、国内研究中对产业组织合理化的理解 | 第82-83页 |
三、产业组织合理化的定义 | 第83-85页 |
第二节 产业组织合理化的评价标准的困惑 | 第85-90页 |
一、有效竞争的衡量标准 | 第85-87页 |
二、从结构主义到效率主义 | 第87页 |
三、中国产业组织合理化研究中的评价标准 | 第87-89页 |
四、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产业组织合理化评价的新发展 | 第89-90页 |
第三节 产业组织合理化评价标准的提出 | 第90-93页 |
一、以往产业组织合理化评价标准的分析 | 第90-92页 |
二、产业组织合理化多维度复合标准的提出 | 第92-93页 |
第四节 产业组织合理化的目标 | 第93-95页 |
第五章 产业组织合理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95-109页 |
第一节 产业组织合理化评价指标及数据的选取原则 | 第95-97页 |
一、产业组织合理化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 第95-96页 |
二、产业组织合理化研究中数据的选取原则 | 第96-97页 |
第二节 产业组织合理化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97-107页 |
一、产业组织合理化三个维度的常用指标 | 第97-104页 |
二、本文使用的指标及原因 | 第104-107页 |
第三节 产业组织合理化的评价指标体系 | 第107-109页 |
第六章 中国制造业产业组织状况 | 第109-136页 |
第一节 中国制造业市场结构状况 | 第109-118页 |
一、西方经济学中的市场结构类型 | 第109-112页 |
二、中国制造业的行业 CR4 集中度 | 第112-116页 |
三、中国制造业的行业 CR8 和 HHI 集中度 | 第116-118页 |
第二节 中国制造业经济绩效状况 | 第118-125页 |
一、中国制造业的行业总资产贡献率 TAC | 第118-123页 |
二、中国制造业按不同类别分类的行业总资产贡献率 TAC | 第123-125页 |
第三节 中国制造业产业国际竞争力状况 | 第125-131页 |
一、中国制造业显示性指数 RCA | 第125-128页 |
二、中国制造业其他国际竞争力指标状况 | 第128-131页 |
第四节 中国制造业产业组织合理化分析 | 第131-136页 |
一、中国制造业整体上达不到产业组织合理化的目标 | 第131-134页 |
二、中国制造业 30 个行业的产业组织合理化变化趋势不同 | 第134-136页 |
第七章 中国制造业产业组织合理化程度不高的原因 | 第136-150页 |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影响 | 第136-140页 |
一、以国有企业为主的行业特点 | 第137-138页 |
二、以私营企业为主的行业特点 | 第138-140页 |
第二节 地方政府进入退出壁垒的影响 | 第140-144页 |
一、地方政府设置进入退出壁垒的动因 | 第140-142页 |
二、行政性进入退出壁垒对竞争和效率的损害 | 第142-144页 |
第三节 产业政策的误区 | 第144-149页 |
一、产业政策直接干预企业的行为 | 第145-147页 |
二、产业政策通过“扶大限小”限制竞争 | 第147-148页 |
三、“大而不强”是产业政策的直接后果 | 第148-149页 |
第四节 中国产业组织不合理的实质是竞争不足 | 第149-150页 |
第八章 中国制造业产业组织合理化的对策建议 | 第150-164页 |
第一节 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 第150-156页 |
一、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打破所有制壁垒 | 第150-152页 |
二、规范地方政府行为,打破不对称行政性进入退出壁垒 | 第152-155页 |
三、维护竞争秩序,培育、健全市场体系 | 第155-156页 |
第二节 提高产业组织政策地位,促进产业组织合理化 | 第156-164页 |
一、提高产业组织政策地位的重要意义 | 第156-158页 |
二、建立健全产业组织政策目标体系,促进产业组织合理化 | 第158-160页 |
三、弥补市场失灵,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 | 第160-162页 |
四、产业组织政策的需要注意的问题 | 第162-164页 |
参考文献 | 第164-174页 |
附录 | 第174-179页 |
附录一 | 第174-175页 |
附录二 | 第175-177页 |
附录三 | 第177-179页 |
后记 | 第1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