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论文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3页
第一章 导言第13-36页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第13-16页
  一、选题背景第13页
  二、选题意义第13-16页
 第二节 相关理论文献综述第16-29页
  一、关于劳动力流动的文献综述第16-24页
  二、关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综述第24-29页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主要内容与写作框架第29-32页
  一、研究方法第29页
  二、主要内容第29-32页
  三、写作框架第32页
 第四节 研究难点及主要创新点第32-36页
  一、研究难点第32-33页
  二、主要创新之处第33-36页
第二章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利益相关者分析第36-57页
 第一节 利益相关者之一:农业转移人口第36-39页
  一、 从经济层面看第36-37页
  二、 从社会层面看第37-39页
 第二节 利益相关者之二:中央政府第39-44页
  一、 扩大内需是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动力第40-41页
  二、 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第41-44页
 第三节 利益相关者之三:地方政府第44-48页
  一、 分税制改革与土地财政的形成第46页
  二、 以 GDP 和财政收入为核心的政绩考核体制的形成第46-47页
  三、 地方政府的制度设计为其利益的实现提供了合法性第47-48页
 第四节 利益相关者之四:企业第48-53页
  一、“血汗工厂”中的“廉价劳动力”第49-50页
  二、违反《劳动法》的超时劳动力第50-51页
  三、农民工成为“高危劳动力”第51-53页
 第五节 基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模型解释第53-57页
  一、中央政府第53页
  二、农业转移人口第53-54页
  三、地方政府第54页
  四、企业第54-55页
  五、协同区间 1:中央政府与农业转移人口第55页
  六、协同区间 2:地方政府与企业第55-57页
第三章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约束第57-94页
 第一节 中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世界最大规模人口迁徙第57-63页
  一、英国第58页
  二、美国第58-59页
  三、日本第59-61页
  四、中国第61-63页
 第二节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农业转移人口面临的约束第63-70页
  一、客观因素分析第63-68页
  二、主观因素分析第68-70页
 第三节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府面临的约束第70-80页
  一、政府面临的约束之一:土地第70-73页
  二、政府面临的约束之二:财政第73-77页
  三、政府面临的约束之三:公共服务第77-80页
 第四节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企业面临的约束第80-94页
  一、经济形势对企业的影响第81-83页
  二、产业升级对企业的影响第83-86页
  三、宏观税负对企业的影响第86-89页
  四、社会责任对企业的影响第89-94页
第四章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地方实践第94-114页
 第一节 东部地区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实践第94-100页
  一、创新理念,打破群体藩篱第96-97页
  二、加大培训力度,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第97-98页
  三、政府的作用第98-100页
 第二节 中部地区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实践第100-108页
  一、随州市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第104-106页
  二、土地流转现存的问题第106-108页
 第三节 西部地区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实践第108-114页
  一、重庆户籍改革的措施第109-111页
  二、重庆户籍改革的不足第111-112页
  三、政府还需要在探索中优化政策取向第112-114页
第五章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基本路径第114-133页
 第一节 动力机制的再造:利益分享机制第114-116页
  一、 重新明确财权与事权的界定第114-115页
  二、改革目前的政府官员绩效考核制度第115-116页
 第二节 企业层面的改革:转型与提升竞争力第116-121页
  一、目前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型与提升竞争力面临的难题第117-118页
  二、城镇化建设是破解难题的关键第118-121页
 第三节 政府层面的改革:优化公共产品结构第121-127页
  一、政府在公共服务方面存在的不足第122-125页
  二、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时,应该着重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平等、统一和发展。第125-127页
 第四节 农业转移人口层面的改革:提升人力资本价值第127-133页
  一、农业转移人口、企业和国家三个利益相关者的协同区间狭小第128-130页
  二、通过提升人力资本来扩充三个利益相关者的协同区间第130-133页
第六章 破解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难题的相关制度变革与政策完善第133-168页
 第一节 户籍制度变革与政策完善第134-141页
  一、小城市:全面放开落户限制第134-136页
  二、中等城市:有序放开落户限制第136-137页
  三、大城市:合理确定落户条件第137-138页
  四、特大城市:严格控制人口规模第138-141页
 第二节 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变革与政策完善第141-152页
  一、劳有所得——就业制度第141-143页
  二、学有所教——子女教育制度第143-146页
  三、病有所医——基本医疗制度第146-148页
  四、老有所养——养老保险制度第148-150页
  五、住有所居——住房保障制度第150-152页
 第三节 财税制度变革与政策完善第152-160页
  一、适应城镇化的财税制度第152-154页
  二、事权调整第154-156页
  三、财权调整第156-158页
  四、转移支付第158-160页
 第四节 土地制度变革与政策完善第160-168页
  一、土地征收制度第160-162页
  二、土地流转制度第162-164页
  三、宅基地制度第164-168页
参考文献第168-173页
后记第173-17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文章第174页

论文共1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哲学视域中的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
下一篇:中国产业组织合理化问题研究--以制造业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