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视域下的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
内容提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引言 | 第12-36页 |
一、 论文选题的意义 | 第12-17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7-33页 |
三、 难点及创新点 | 第33-34页 |
四、 思路和方法 | 第34-36页 |
第一章 中西方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 第36-53页 |
第一节 西方发达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践和启示 | 第36-42页 |
一、 历史演进 | 第36-40页 |
二、 主要特征 | 第40-41页 |
三、 重要启示 | 第41-42页 |
第二节 中国的区域发展观与实践 | 第42-51页 |
一、 均衡发展观下的生产力平衡布局政策 | 第43-44页 |
二、 不平衡发展观下的增长极政策 | 第44-47页 |
三、 统筹兼顾发展观下的大区域整体开发政策 | 第47-51页 |
第三节 有中国特色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尚未建立 | 第51-53页 |
一、 区域划分过于模糊 | 第51页 |
二、 区域政策政出多门 | 第51-52页 |
三、 区域协调工具不健全 | 第52页 |
四、 区域协调机制体系尚未成型 | 第52-53页 |
第二章 区域协调发展理论 | 第53-74页 |
第一节 区域的概念和特征 | 第53-62页 |
一、 区域的概念 | 第53-55页 |
二、 区域的特征 | 第55-62页 |
第二节 区域协调发展概念 | 第62-69页 |
一、 协调发展的内涵 | 第62-64页 |
二、 区域协调发展的特征 | 第64-68页 |
三、 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特征的理解 | 第68-69页 |
第三节 区域协调发展理论 | 第69-74页 |
一、 区域协调发展的本质 | 第69-71页 |
二、 区域协调发展的特征 | 第71-72页 |
三、 区域协调发展的演进 | 第72-74页 |
第三章 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历史进程和现实困境 | 第74-100页 |
第一节 京津冀区域演化的历史进程 | 第74-77页 |
一、 北京市行政区划演变与河北省的关系 | 第75-76页 |
二、 天津市行政区划演变与河北省的关系 | 第76-77页 |
第二节 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的历史进程 | 第77-84页 |
一、 区域协调发展的初始阶段 | 第77-78页 |
二、 区域协调发展的深化阶段 | 第78-80页 |
三、 区域协调发展的创新阶段 | 第80-84页 |
第三节 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的困境 | 第84-100页 |
一、 政府协调统筹性差 | 第84-89页 |
二、 经济的平衡性差 | 第89-92页 |
三、 整体发展质量差 | 第92-95页 |
四、 生态环境恶化 | 第95-97页 |
五、 社会公平性差 | 第97-100页 |
第四章 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 第100-133页 |
第一节 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的可能性 | 第100-104页 |
一、 京津之间的协调具备可能性 | 第100-102页 |
二、 京津与河北省的协调具备可能性 | 第102-104页 |
第二节 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的动力 | 第104-117页 |
一、 京津冀人民的共同期盼 | 第104-105页 |
二、 区域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 第105-108页 |
三、 社会矛盾运动的推动 | 第108-110页 |
四、 利益关系的转变 | 第110-117页 |
第三节 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的现实性 | 第117-133页 |
一、 政治协调,制度完善 | 第117-122页 |
二、 经济发展,产业升级 | 第122-127页 |
三、 空间合理,规划完善 | 第127-129页 |
四、 社会公平,以人为本 | 第129-130页 |
五、 生态良好,自然和谐 | 第130-133页 |
第五章 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133-168页 |
第一节 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 | 第133-145页 |
一、 平等的原则 | 第133-136页 |
二、 互利的原则 | 第136-139页 |
三、 互信的原则 | 第139-143页 |
四、 共享的原则 | 第143-145页 |
第二节 区域协调发展的政府理念 | 第145-155页 |
一、 合理的协调机制 | 第145-150页 |
二、 共同的价值观引导 | 第150-153页 |
三、 共享的社会建设 | 第153-155页 |
第三节 区域协调发展的市场理念 | 第155-168页 |
一、 合作的经济分工 | 第156-163页 |
二、 互补的空间规划 | 第163-165页 |
三、 系统的环境保护 | 第165-168页 |
结语 | 第168-170页 |
参考文献 | 第170-182页 |
后记 | 第182-1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