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 第1-9页 |
摘要 | 第9-13页 |
ABSTRACT | 第13-21页 |
第一章 选题背景 | 第21-43页 |
§1.1 海洋中硅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概述 | 第21-28页 |
·海洋中的硅循环 | 第21-22页 |
·海洋中生物硅的生产与保存 | 第22-26页 |
·生物硅在沉积物中的记录及其指示器作用 | 第26-27页 |
·硅循环与碳循环的关系 | 第27-28页 |
§1.2 海洋中硅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方法概述 | 第28-37页 |
·生物硅的分析测定方法 | 第28-29页 |
·生物硅在海洋表层的生产与溶出研究方法 | 第29-31页 |
·硅稳定同位素的分析测定方法 | 第31页 |
·生物硅在海洋深层的垂直通量研究方法 | 第31-33页 |
·生物硅在海底界面的溶出与交换研究方法 | 第33-35页 |
·生物硅在沉积物中的溶解过程研究方法 | 第35-37页 |
§1.3 海洋中硅的生物地球化学模型概述 | 第37-39页 |
·水体中生物硅的生产与再生模型 | 第37页 |
·沉积物中生物硅的早期成岩模型 | 第37-39页 |
·模型中上层水体过程与底部沉积过程的耦合 | 第39页 |
§1.4 选题意义与研究内容 | 第39-43页 |
·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39-41页 |
·论文的研究设想 | 第41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41-43页 |
第二章 研究材料与方法 | 第43-51页 |
§2.1 样品采集航次及站位 | 第43-46页 |
§2.2 现场样品采集与实验室分析方法 | 第46-48页 |
·现场调查样品采集方法 | 第46-47页 |
·现场调查样品前处理及分析方法 | 第47-48页 |
§2.3 模拟培养实验方法与样品分析 | 第48-51页 |
·水体中生物硅生产与溶出速率实验 | 第48-49页 |
·海水-沉积物界面释放实验 | 第49页 |
·沉积物生物硅溶出实验 | 第49-51页 |
第三章 研究海域环境背景 | 第51-60页 |
§3.1 普里兹湾概况 | 第51-53页 |
§3.2 普里兹湾海水环境特征 | 第53-59页 |
·普里兹湾温度、盐度特征 | 第53-55页 |
·普里兹湾海水化学、生态环境特征 | 第55-59页 |
§3.3 普里兹湾现代沉积环境特征 | 第59-60页 |
第四章 普里兹湾上层水体生物硅的生产与输出 | 第60-80页 |
§4.1 普里兹湾上层水体中生物硅含量的时空变化 | 第60-70页 |
·PBSi的含量与分布 | 第60-61页 |
·PBSi含量分布的控制因素 | 第61-63页 |
·PBSi的年际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 第63-70页 |
§4.2 普里兹湾上层水体中生物硅和有机碳的关系 | 第70-72页 |
·普里兹湾有机碳的含量与分布 | 第70-71页 |
·普里兹湾Si/C比值的变化 | 第71-72页 |
§4.3 普里兹湾生物硅的生产与输出 | 第72-79页 |
·生物硅的生产——以硅酸盐的季节性消耗估算 | 第72-76页 |
·生物硅的生产——以Si/C比值及初级生产力估算 | 第76-77页 |
·生物硅的生产与输出——以~(30)Si示踪实验估算 | 第77页 |
·真光层中生物硅输出——以生物硅的累积含量估算 | 第77-79页 |
§4.4 小结 | 第79-80页 |
第五章 普里兹湾深层水体中生物硅的垂直输运 | 第80-92页 |
§5.1 普里兹湾深层水体中的颗粒物组成 | 第80-84页 |
·沉降颗粒物的类型 | 第80-83页 |
·沉降颗粒物的元素组成及关系 | 第83-84页 |
§5.2 普里兹湾深层水体中生物硅的通量变化 | 第84-88页 |
·生物硅通量的时空变化 | 第84-86页 |
·生物硅通量的季节性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 第86-88页 |
§5.3 普里兹湾深层水体中生物硅的保存 | 第88-90页 |
·生物硅的年通量及Si/C比值 | 第88-90页 |
·生物硅在水体中的保存效率 | 第90页 |
§5.4 小结 | 第90-92页 |
第六章 普里兹湾沉积物中生物硅的再循环 | 第92-103页 |
§6.1 普里兹湾沉积物中的生物硅 | 第92-96页 |
·沉积物中生物硅的含量与分布 | 第92-94页 |
·沉积物中生物硅与有机碳的关系 | 第94-95页 |
·沉积物中生物硅与粒径组成的关系 | 第95-96页 |
§6.2 普里兹湾沉积物间隙水中的硅酸盐 | 第96-100页 |
·沉积物上覆水与间隙水中的硅酸盐 | 第96-98页 |
·沉积物间隙水中硅酸盐的渐进浓度 | 第98-100页 |
§6.3 海水-沉积物界面硅酸盐的交换通量 | 第100-102页 |
·模型法估算 | 第100-101页 |
·培养法估算 | 第101-102页 |
§6.4 小结 | 第102-103页 |
第七章 普里兹湾沉积物中生物硅的溶解与保存机制 | 第103-118页 |
§7.1 普里兹湾沉积物中生物硅的溶解性质 | 第103-110页 |
·溶解热力学性质——溶解度 | 第103-107页 |
·溶解动力学性质——溶解速率 | 第107-110页 |
§7.2 普里兹湾沉积物中生物硅的保存 | 第110-115页 |
·沉积物中生物硅的埋葬通量与埋葬效率 | 第110-112页 |
·沉积物中生物硅保存的控制因素 | 第112-115页 |
§7.3 普里兹湾生物硅的收支平衡 | 第115-116页 |
§7.4 小结 | 第116-118页 |
第八章 结论 | 第118-120页 |
致谢 | 第120-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