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公路危险路段识别及安全改善对策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8-21页 |
·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21-29页 |
·危险路段识别相关理论概述 | 第21-26页 |
·危险路段的界定 | 第21-22页 |
·危险路段识别方法对比分析 | 第22-24页 |
·贝叶斯统计模型 | 第24-26页 |
·事故成因分析相关理论概述 | 第26-27页 |
·事故成因分析经历的主要阶段 | 第26页 |
·灰色关联分析基础理论 | 第26-27页 |
·小结 | 第27-29页 |
第3章 青藏公路交通安全特性分析 | 第29-41页 |
·青藏公路整体特性及调研数据概述 | 第29-30页 |
·道路特性 | 第30-32页 |
·交通流特性 | 第32-35页 |
·交通量时间分布特性 | 第32-33页 |
·车型构成比例特性 | 第33-35页 |
·气候特性 | 第35-36页 |
·事故特性 | 第36-38页 |
·事故发生时间及事故形态分布特性 | 第36-37页 |
·事故原因及肇事车型特性 | 第37-38页 |
·小结 | 第38-41页 |
第4章 多元回归经验贝叶斯危险路段识别方法 | 第41-55页 |
·多元回归经验贝叶斯先验估计 | 第41-47页 |
·固定长度的路段划分 | 第42页 |
·危险路段多元回归事故预测模型的建立及标定 | 第42-47页 |
·经验贝叶斯后验估计 | 第47-49页 |
·指标的组合及路段的识别 | 第49-50页 |
·青藏公路格拉段危险路段识别分析 | 第50-52页 |
·小结 | 第52-55页 |
第5章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危险路段事故成因分析 | 第55-67页 |
·分析思路及原则 | 第55-56页 |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事故成因建模 | 第56-61页 |
·影响危险路段交通安全主因素集的确定 | 第56-58页 |
·事故指标统计及指标无量纲化 | 第58页 |
·各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 第58-61页 |
·主元素灰色关联度值的确定 | 第61页 |
·青藏公路危险路段事故成因分析 | 第61-65页 |
·小结 | 第65-67页 |
第6章 青藏公路危险路段安全改善对策 | 第67-77页 |
·山区公路危险路段安全改善的过程 | 第67-68页 |
·危险路段交通工程安全改善对策 | 第68-73页 |
·改善原则 | 第68-69页 |
·完善安全设施 | 第69-72页 |
·控制车辆速度 | 第72-73页 |
·改善驾驶员疲劳驾驶对策 | 第73页 |
·危险路段交通工程安全改善实例 | 第73-76页 |
·小结 | 第76-77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7-79页 |
·总结 | 第77页 |
·展望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