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行走系统论文--悬挂论文

基于知识工程的重型商用车空气悬架系统设计与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18页
   ·汽车悬架的研究意义第12页
   ·重型商用车悬架结构特点及发展趋势第12-13页
   ·空气悬架的结构特点及发展趋势第13-16页
     ·空气悬架特点第13-14页
     ·空气悬架结构和特点比较第14-16页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6页
   ·本章小结第16-18页
第2章 汽车悬架系统设计的基本思想第18-22页
   ·悬架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其主要构成部件第18页
   ·悬架系统设计需要关注的问题第18-19页
     ·悬架系统设计的要点第18-19页
     ·悬架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第19页
   ·悬架系统设计的主要环节第19-20页
     ·悬架的运动学分析第19页
     ·悬架的静力学分析第19页
     ·气囊和减振器的计算、选择第19-20页
     ·横向稳定杆的计算第20页
     ·空气悬架电控系统的设计第20页
   ·本章小结第20-22页
第3章 基于知识工程的悬架系统开发的研究第22-34页
   ·普遍意义的汽车悬架系统设计流程第22页
   ·本文相关的悬架系统开发设计流程第22-27页
   ·知识工程定义和概念第27-28页
   ·基于 TOP-DOWN 规范化设计的悬架系统开发流程第28-33页
     ·TOP-DOWN 规范化设计的基本信息第28页
     ·设计 TOP-DOWN 规范化设计的接口第28页
     ·TOP-DOWN 规范化设计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第28-33页
       ·控制参数和校核参数第28-30页
       ·骨架参数设定第30-31页
       ·在基础模型上进行校核的举例第31-33页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4章 电控四气囊空气悬架系统开发第34-50页
   ·项目开发背景第34页
   ·项目开发的困难点第34页
   ·骨架参数设定及布置第34-37页
     ·悬架骨架参数设定第34-35页
     ·四气囊后空气悬架布置参数第35页
     ·四气囊后空气悬架布置工作要点第35-37页
   ·模型建立及分析第37-39页
     ·模型建立第37-38页
     ·模型分析第38-39页
   ·运动学校核及间隙分析第39-43页
     ·高度传感器的运动校核第39页
     ·后桥运动轨迹分析第39-40页
     ·间隙校核及运动分析第40-43页
       ·气囊与轮胎间隙校核第40-41页
       ·减振器与车架间隙校核第41页
       ·横向稳定杆吊臂与气囊的间隙校核第41页
       ·制动弹簧缸与气囊及托臂间隙校核第41-42页
       ·杆件运动分析第42-43页
       ·校核结果第43页
   ·气囊的选择及校核第43-45页
   ·储气筒容量的计算第45页
   ·压力传感器及其接头第45-46页
   ·气路管径的选择第46页
   ·ECAS 功能描述第46-48页
   ·横向稳定杆侧倾角刚度的计算第48-49页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5章 开发验证第50-56页
   ·主要零件有限元分析及结果第50-51页
   ·电控四气囊空气悬架系统的整车对标试验结果第51-54页
     ·整车状态参数测量结果第51页
     ·主观评价试验结果第51-52页
     ·平顺性试验结果-脉冲第52页
     ·平顺性试验-随机输入试验:驾驶室底板第52-53页
     ·平顺性试验-空气悬架振动传递率第53页
     ·平顺性试验-前悬架振动传递率第53-54页
     ·平顺性试验-驾驶室悬置振动传递率第54页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第6章 结论第56-58页
   ·研究及应用效果第56页
   ·知识积累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0页
作者简介第60-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轻型载货汽车变刚度板簧分析研究与改进设计
下一篇:汽车装配中螺栓联接过程一致性的研究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