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1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 ·研究目的 | 第8-9页 |
| ·研究方法 | 第9页 |
| ·研究框架 | 第9-11页 |
| 第二章 标准建筑合同的发展概况 | 第11-23页 |
| ·国内标准建筑合同的发展概况 | 第11-12页 |
| ·英国及香港地区标准建筑合同的发展概况 | 第12-15页 |
| ·英国标准建筑合同发展概况 | 第12-13页 |
| ·香港特区标准建筑合同发展概况 | 第13-15页 |
| ·JCT98 的主要特点 | 第15-23页 |
| ·JCT1998 年出版的标准合同 | 第15-16页 |
| ·JCT98 的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 ·JCT98 的计价方法 | 第18-19页 |
| ·建筑师及工料测量师的角色及职责 | 第19-22页 |
| ·JCT 合同保护投资人的内在属性 | 第22-23页 |
| 第三章 JCT 合同在国内建筑工程应用中的相对优势 | 第23-46页 |
| ·JCT 合同在成本管理上的相对优势 | 第23-31页 |
| ·合同文件与招投标程序的统一 | 第23-24页 |
| ·工程进度款的确定与支付 | 第24-26页 |
| ·工程变更的界定、发出及估价 | 第26-29页 |
| ·最后结算及最后证书 | 第29-31页 |
| ·JCT 合同在进度管理上的相对优势 | 第31-39页 |
| ·开工 | 第31-32页 |
| ·竣工 | 第32-34页 |
| ·延期 | 第34-38页 |
| ·拖期违约赔偿金 | 第38-39页 |
| ·JCT 合同在质量管理上的相对优势 | 第39-42页 |
| ·建筑师团队的质量监督权 | 第39-40页 |
| ·缺陷修复责任 | 第40-42页 |
| ·JCT 合同在分包管理上的相对优势 | 第42-46页 |
| ·工程承包结构 | 第42-43页 |
| ·指定分包商管理 | 第43-46页 |
| 第四章 国内建设环境中对 JCT 合同应用的限制因素 | 第46-53页 |
| ·法律体系的差异 | 第46-47页 |
| ·国内建设环境的法治化程度不高 | 第47-48页 |
| ·国内建设环境中行政管理的过度干预 | 第48-49页 |
| ·国内建设环境中契约精神的缺失 | 第49-51页 |
| ·建筑师角色的反差 | 第51-53页 |
| 第五章 JCT 合同在国内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实践 | 第53-61页 |
| ·项目概况 | 第53页 |
| ·工程实践中为适应国内建设环境所作的合同调整 | 第53-57页 |
| ·“法律”定义的调整 | 第53-54页 |
| ·指定分包的调整 | 第54-55页 |
| ·实际竣工的调整 | 第55-56页 |
| ·缺陷责任期与质量保修期的界定 | 第56页 |
| ·增加支付保函 | 第56-57页 |
| ·工程实践中仍需注意的问题 | 第57-61页 |
| ·招标程序的法律风险 | 第57-58页 |
| ·格式条款的法律风险 | 第58-59页 |
| ·业主提前接收的法律风险 | 第59页 |
| ·承包商的合理建议 | 第59-60页 |
| ·相关行政手续的办理 | 第60-61页 |
| 第六章 JCT 合同的项目管理思想对我国标准建筑合同的启示 | 第61-65页 |
| ·PDCA 过程方法及其思想的应用 | 第61-64页 |
| ·成本管理 | 第62页 |
| ·进度管理 | 第62-63页 |
| ·质量管理 | 第63-64页 |
| ·对“人机料法环”的有效整合 | 第64-65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 ·结论 | 第65-66页 |
| ·展望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