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自由立体深度信息挖掘与评价算法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6页
   ·立体图像技术研究背景与发展历史第9-12页
     ·研究背景第9-10页
     ·发展历史第10-12页
   ·立体图像技术研究现状第12-19页
     ·立体图像内容获取技术研究第12-16页
     ·立体图像编码技术研究第16-18页
     ·立体图像显示技术研究第18-19页
   ·人类立体视觉特性第19-23页
     ·视觉产生的生理基础第19-22页
     ·空间知觉第22页
     ·运动知觉与动态深度线索第22-23页
   ·双眼融像第23-24页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内容第24-26页
第二章 立体深度信息挖掘理论基础第26-36页
   ·深度图研究背景第26-27页
   ·深度图采集方案第27-29页
     ·主动深度采集技术第27-28页
     ·被动深度采集技术第28-29页
   ·基于立体像对的深度信息挖掘理论第29-32页
     ·平行成像系统中的深度信息获取原理第29-31页
     ·会聚成像系统中的深度信息获取原理第31-32页
     ·两种成像系统的比较第32页
   ·立体匹配算法理论分析第32-35页
     ·立体匹配约束条件分析第33-35页
     ·立体匹配算法局限性分析第35页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基于深度信息的立体视频处理框架第36-51页
   ·ATTEST 系统框架第36-39页
   ·Kauff 系统框架第39-41页
   ·本文提出的立体电视处理框架第41-50页
     ·深度图提取策略第41-44页
     ·系统编码策略第44-45页
     ·虚拟视点重建技术第45-50页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四章 深度信息挖掘算法研究第51-76页
   ·立体匹配算法研究现状第51-53页
     ·区域匹配算法第51-52页
     ·特征匹配算法第52页
     ·相位匹配算法第52-53页
   ·立体匹配算法研究难点第53-54页
   ·分数级像素立体匹配算法第54-56页
     ·匹配约束条件第55页
     ·分数级像素立体匹配理论基础第55-56页
     ·代价函数设计第56页
     ·匹配窗口设计第56页
   ·DCT 内插算法第56-59页
     ·传统的二维DCT 变换第57-58页
     ·DCT 内插算法第58-59页
   ·半相位DCT 内插算法第59-61页
   ·实验结果第61-74页
     ·实验环境和素材第62-63页
     ·实验结果和分析第63-74页
   ·本章小结第74-76页
第五章 深度图后处理算法研究第76-88页
   ·数字全变差模型基本理论第76-79页
     ·全变差模型研究背景第76-77页
     ·全变差模型理论基础第77-78页
     ·全变差模型离散化第78-79页
   ·分数级异向性离散数字全变差模型第79-82页
     ·视差图后处理模型第80-81页
     ·各向异性离散策略第81页
     ·各向异性离散矩阵第81-82页
   ·实验结果和分析第82-87页
   ·本章小结第87-88页
第六章 深度图质量客观评价算法研究第88-102页
   ·图像质量评价方法概述第88-90页
     ·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第88-89页
     ·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方法第89-90页
   ·深度图质量评价方法研究第90页
   ·基于Neyman-Pearson 判决准则的深度图质量评价算法研究第90-93页
     ·高斯视差分布模型第91页
     ·Neyman-Pearson 检验统计量构造第91-92页
     ·深度图评价策略第92-93页
   ·实验结果和分析第93-101页
     ·实验一:基于标准视差图的客观评价实验第93-100页
     ·实验二:任意视差图质量的客观评价第100-101页
   ·本章小结第101-102页
第七章 结束语第102-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13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113-115页
致谢第115-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VLSI实现的数字图像水印技术研究
下一篇:对称锥和齐次锥上非单调互补问题的理论和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