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8页 |
·高新区及其发展 | 第10-18页 |
·高新区概念 | 第10-11页 |
·高新区发展历程 | 第11-16页 |
·高新区发展相关理论 | 第16-18页 |
·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 | 第18-26页 |
·国内外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 | 第18-20页 |
·国内外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 | 第20-23页 |
·可持续发展系统模型研究 | 第23-24页 |
·可持续发展与高新区建设 | 第24-26页 |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 | 第26-28页 |
·本论文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27-28页 |
第二章 高新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分析 | 第28-56页 |
·可持续发展解读 | 第28-33页 |
·可持续发展背景及其思想演进过程 | 第28-29页 |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 | 第29-31页 |
·可持续发展的特征 | 第31-33页 |
·高新区与可持续发展 | 第33-35页 |
·高新区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联系 | 第33-34页 |
·高新区促进可持续发展 | 第34-35页 |
·高新区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 第35页 |
·高新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 第35-37页 |
·高新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 第35-36页 |
·高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 | 第36-37页 |
·高新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 第37-39页 |
·人地关系理论 | 第37-38页 |
·生态学理论 | 第38页 |
·区域承载力理论 | 第38页 |
·区域创新系统理论 | 第38-39页 |
·系统理论及其在高新区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 | 第39-43页 |
·系统思想及其在高新区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的体现 | 第39-41页 |
·系统分析与评价 | 第41-42页 |
·系统理论对高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指导作用 | 第42-43页 |
·高新区可持续发展的制度 | 第43-56页 |
·高新区政策的制度轨迹 | 第43-45页 |
·深圳高新区制度创新 | 第45-56页 |
第三章 高新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构建 | 第56-74页 |
·高新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 | 第56-58页 |
·基于神经网络的高新区可持续发展评价 | 第58-60页 |
·深圳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 | 第60-74页 |
第四章 高新区可持续发展系统动力学分析 | 第74-81页 |
·高新区可持续发展系统 | 第74页 |
·高新区可持续发展系统因果分析 | 第74-76页 |
·高新区可持续发展系统动力学模型 | 第76-81页 |
·高新区可持续发展系统动力学模型变量 | 第77-79页 |
·高新区可持续发展系统动力学主要公式 | 第79-81页 |
第五章 高新区可持续发展的博弈分析 | 第81-92页 |
·基于跨国投资区位选择的高新区发展研究 | 第81-84页 |
·FDI区位选择相关理论 | 第81-84页 |
·理论模型 | 第84-85页 |
·均衡分析 | 第85-90页 |
·结论 | 第90-92页 |
第六章 深圳高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 第92-127页 |
·发展现状 | 第92-94页 |
·市场培育和体制创新的先锋 | 第92-93页 |
·与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距离 | 第93-94页 |
·战略背景 | 第94-96页 |
·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 第94-95页 |
·国家自主创新战略为高新区创新发展提供支撑 | 第95页 |
·深化推进“深港创新圈”是深圳持续发展的战略基石 | 第95页 |
·新经济时代对深圳高新区提出挑战 | 第95页 |
·资源与生态约束日益强烈 | 第95-96页 |
·政策高地效应正在逐渐消失 | 第96页 |
·总体战略和发展阶段 | 第96-98页 |
·发展使命、愿景、目标 | 第96-97页 |
·发展思路与发展阶段 | 第97-98页 |
·产业提升 | 第98-103页 |
·产业发展思路 | 第98-99页 |
·产业结构 | 第99页 |
·全力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创新 | 第99-101页 |
·做大做强光机电一体化产业 | 第101页 |
·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与医疗设备产业 | 第101页 |
·重点培育新材料、新能源产业 | 第101-102页 |
·规范引导环保产业 | 第102页 |
·强化和完善设计与研发产业 | 第102-103页 |
·全面发展高技术商务服务业 | 第103页 |
·空间布局 | 第103-105页 |
·空间发展思路 | 第103页 |
·空间战略格局 | 第103-104页 |
·土地管理与设施建设 | 第104-105页 |
·环境建设 | 第105-111页 |
·促进园区国际化发展、强力推进深港合作 | 第105-107页 |
·汇聚科技资源 | 第107-109页 |
·建设孵化器与加速器 | 第109页 |
·完善中介服务体系 | 第109-110页 |
·建设创新人才高地 | 第110页 |
·编制深圳高新区指数 | 第110页 |
·提升园区管理水平 | 第110-111页 |
·主要任务 | 第111-113页 |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 第111页 |
·加强对外合作 | 第111-112页 |
·优化功能布局 | 第112页 |
·促进产业集聚式发展 | 第112-113页 |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 第113页 |
·重点工程 | 第113-124页 |
·创新体系工程 | 第113-115页 |
·国际化工程 | 第115-116页 |
·产业提升工程 | 第116-118页 |
·空间布局工程 | 第118-121页 |
·新型高科技园工程 | 第121-122页 |
·园区环境工程 | 第122-124页 |
·保障措施 | 第124-127页 |
·加强组织领导和执行力 | 第124-125页 |
·创新体制机制 | 第125页 |
·保障产业空间 | 第125-126页 |
·建设法治园区 | 第126页 |
·强化监督检查 | 第126-127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7-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36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136-137页 |
致谢 | 第1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