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2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二) 相关概念界定 | 第9-10页 |
(三) 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四) 研究方法及写作思路 | 第11-12页 |
一、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12-15页 |
(一) 初创阶段(1950年—1977年) | 第12-13页 |
(二) 缓慢发展阶段(1978年—1991年) | 第13-14页 |
(三) 探索改革阶段(1992年—至今) | 第14-15页 |
二、《试点方案》基本内容及其解析 | 第15-21页 |
(一) 《试点方案》基本内容 | 第15-16页 |
(二) 《试点方案》内容解析 | 第16-21页 |
1. 关于改革背景及目标 | 第17页 |
2. 关于基本养老保险的内容 | 第17-19页 |
3. 关于职业年金 | 第19页 |
4. 关于改革的保障措施 | 第19页 |
5. 关于改革的适用范围 | 第19-21页 |
三、当前《试点方案》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必要性 | 第21-27页 |
(一) 当前《试点方案》存在的问题 | 第21-23页 |
1. 制度设计有失公平 | 第21-22页 |
2. 待遇下降违背刚性原则 | 第22页 |
3. 改革对象尚不明确 | 第22-23页 |
4. 缺乏统一的法律规范和政策支撑 | 第23页 |
5. 建立职业年金制度要求不明晰 | 第23页 |
(二)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必要性 | 第23-27页 |
1. 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的水平 | 第24页 |
2. 有利于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 第24-25页 |
3. 有利于应对人口老龄化 | 第25页 |
4. 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 第25-27页 |
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相关理论 | 第27-30页 |
(一) 罗尔斯的《正义论》 | 第27-28页 |
(二) 公共选择理论的中位投票人理论 | 第28页 |
(三) 帕累托改进理论 | 第28-30页 |
五、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方案设想 | 第30-36页 |
(一) 全力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 第30-32页 |
(二) 建立现收现付的基本养老保险筹资模式 | 第32-33页 |
(三) 采取名义上的统账结合基金运行方式 | 第33页 |
(四) 制定满足"中人"和"老人"养老金需求的计发办法 | 第33-34页 |
(五) 建立强制性的职业年金制度 | 第34页 |
(六) 建立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 第34-35页 |
(七) 健全法规与加快配套改革 | 第35-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附录 | 第39-42页 |
后记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