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引言 | 第9-13页 |
(一) 研究的背景 | 第9-10页 |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2.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三)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第11-12页 |
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四) 研究方法及思路 | 第12-13页 |
1. 文献、报刊查阅法 | 第12页 |
2. 社会调查法 | 第12页 |
3. 比较分析法 | 第12页 |
4.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分析法 | 第12-13页 |
一、我国住房保障的理论分析 | 第13-17页 |
(一) 住房保障制度的内涵和特征 | 第13-14页 |
1. 住房保障制度的内涵 | 第13页 |
2. 住房保障制度的特征 | 第13-14页 |
(二) 社会福利经济和保障理论 | 第14页 |
(三) 效率与公平分配理论 | 第14-15页 |
(四) 住房过滤理论 | 第15页 |
(五) 其它相关理论 | 第15-17页 |
二、国外住房保障的经验与启示 | 第17-21页 |
(一) 典型国家的住房保障制度 | 第17-19页 |
1. 美国的住房保障制度 | 第17页 |
2. 新加坡的住房保障制度 | 第17-18页 |
3. 韩国的住房保障制度 | 第18-19页 |
4. 日本的住房保障制度 | 第19页 |
(二) 国外住房保障制度建设的启示 | 第19-21页 |
1. 政府应作为构建住房保障制度的责任主体 | 第19页 |
2. 住房保障制度应有完善的法律保障 | 第19-20页 |
3. 形成层次性的保障水平 | 第20页 |
4. 建立政策性金融支持体系 | 第20-21页 |
三、我国住房保障制度改革 | 第21-29页 |
(一) 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改革历程 | 第21-23页 |
1. 住房实物分配改革阶段 | 第21页 |
2. 由实物分配向住房市场化转变的过渡阶段 | 第21-22页 |
3. 住房市场化全面施行阶段 | 第22页 |
4. “双轨制”住房保障体系构建阶段 | 第22-23页 |
(二) 我国住房保障制度 | 第23-26页 |
1. 住房公积金制度 | 第23-24页 |
2. 经济适用住房制度 | 第24页 |
3. 廉租住房制度 | 第24-25页 |
4. 公共租赁住房制度 | 第25-26页 |
(三) 我国典型城市的住房保障情况 | 第26-29页 |
1. 香港住房保障情况 | 第26页 |
2. 北京市住房保障情况 | 第26-27页 |
3. 重庆市住房保障情况 | 第27-29页 |
四、长春市住房保障制度建设 | 第29-33页 |
(一) 廉租住房保障制度 | 第29-30页 |
(二) 经济适用住房制度 | 第30页 |
(三) 棚户区改造情况 | 第30-31页 |
(四) 长春市住房保障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31-33页 |
1. 区域分布不合理,发展不平衡 | 第31页 |
2. 住房保障制度资金渠道单一 | 第31页 |
3. 经济适用住房制度不完善,监管不健全 | 第31-33页 |
五、推进长春市住房保障制度的对策 | 第33-35页 |
(一) 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 第33页 |
(二) 建设各区平衡发展、合理布局的保障性住房综合小区 | 第33-34页 |
(三) 拓宽资金的融资渠道,完善金融支持体系 | 第34页 |
(四) 加强保障性住房的审批和监管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后记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