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热力工程、热机论文--热力工程理论论文--传热学论文

基于Micro-PIV方法的微槽群热沉内流动与传热的可视化实验和理论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目录第9-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26页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第12-14页
   ·电力电子元器件的常见的冷却方式及特点第14-15页
   ·国内外本学科领域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第15-24页
     ·毛细微槽群热沉内的流动与传热的研究现状第15-20页
     ·汽泡动力学的研究现状第20-22页
     ·Micro-PIV技术在微尺度流动领域的应用第22-24页
   ·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与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4-26页
     ·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第24-25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5-26页
第2章 矩形毛细微槽群热沉内弯月面形状的测量及分析第26-60页
   ·Micro-PIV系统原理第26-27页
   ·示踪粒子特性第27-28页
     ·粒径大小第27页
     ·粒子种类第27-28页
     ·粒子的散射性第28页
     ·粒子的浓度第28页
     ·粒子的密度第28页
   ·测量原理第28-29页
   ·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第29-40页
     ·实验系统构成第29-38页
     ·实验方法与测量位置第38-40页
   ·实验误差分析第40-42页
     ·景深误差第40页
     ·离焦误差第40-41页
     ·热损失误差第41-42页
   ·实验结果处理方法第42-43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3-58页
     ·水平微槽内的弯月面形状及分析第43-44页
     ·同一热流不同倾斜角条件下的微槽内弯月面形状及分析第44-47页
     ·相同倾斜角不同热流密度条件下的微槽内弯月面形状及分析第47-49页
     ·热流密度对同一轴向截面处的弯月面形状的影响第49-50页
     ·热流密度对水平微槽内弯月面形状的影响第50-52页
     ·微槽内弯月面形状的平均曲率沿轴向变化情况第52-55页
     ·三角区域流动段的弯月面形状及分析第55-58页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3章 矩形毛细微槽群热沉内液体流动的可视化实验研究第60-90页
   ·流场测量实验的原理第60-61页
   ·实验系统第61页
   ·微槽群热沉实验件与实验方法第61-63页
     ·微槽群热沉实验件第61-62页
     ·实验方法及测量位置第62-63页
   ·数据处理第63-65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5-87页
     ·矩形微槽内的流场分析第65-73页
     ·矩形微槽内液体的流动阶段分析第73-79页
     ·矩形微槽内的流动特性分析第79-87页
   ·本章小结第87-90页
第4章 倾斜矩形毛细微槽内液膜特性的理论研究第90-100页
   ·倾斜矩形微槽群热沉内液膜特性的理论分析第90-94页
     ·原有模型简述第90页
     ·倾斜矩形微槽内液体的动量方程第90-92页
     ·自适应段和渐缩段处分析第92-93页
     ·槽底三角区域流动段处的分析第93-94页
   ·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对比第94-97页
   ·本章小结第97-100页
第5章 矩形毛细微槽群热沉内汽泡动力学行为的实验研究第100-116页
   ·本章研究内容概述第100页
   ·实验系统及实验方法第100-103页
     ·实验系统第100-102页
     ·实验方法第102-103页
   ·实验数据处理方法第103页
     ·汽泡几何尺寸的测量第103页
     ·汽泡生长时间的确定第103页
   ·红外热成像仪的测量原理第103-104页
   ·测量误差分析第104-105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105-114页
     ·微槽群热沉内汽泡破裂及三相接触线波动的可视化研究第105-107页
     ·微槽群热沉内汽泡动力学研究第107-110页
     ·汽泡破裂直径的理论模型分析第110-111页
     ·微槽群热沉表面温度的可视化研究第111-114页
   ·本章小结第114-116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116-120页
   ·本文的研究结论第116-118页
   ·本文的创新点第118页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第118-120页
主要符号表第120-124页
参考文献第124-13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36-137页
专利第137-138页
攻读学位期间所获奖励第138-139页
致谢第139-140页

论文共1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时序分析的直接空冷系统空气侧流动特性及表征方法研究
下一篇:液体空化强化微通道传热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