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的建设论文--思想建设论文

中国共产党保持思想纯洁性的历史逻辑与现实观照研究

内容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9页
导论第19-43页
 一、研究意义第19-21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21-37页
 三、研究思路与逻辑框架第37-40页
 四、研究方法第40-41页
 五、创新点与不足第41-43页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保持思想纯洁性的内涵界定第43-69页
 第一节 保持党的思想纯洁性的概念探源第43-59页
  一、“纯洁”与“纯洁性”的词源考察第43-44页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无产阶级政党思想纯洁性的概念使用第44-48页
  三、中国共产党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纯洁性的概念演用第48-57页
  四、学界关于保持党的思想纯洁性的概念界说第57-59页
 第二节 保持党的思想纯洁性的基本内涵第59-65页
  一、理论纯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第59-62页
  二、信仰纯洁: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和理想追求第62页
  三、信念纯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信念第62-63页
  三、道德纯洁:秉持清正廉洁的执政道德第63-64页
  五、立场纯洁: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立场第64-65页
 第三节 保持党的思想纯洁性的基础地位第65-67页
  一、党的思想纯洁是组织纯洁的基础第65页
  二、党的思想纯洁是作风纯洁的基础第65-66页
  三、党的思想纯洁是清正廉洁的基础第66页
  四、党的思想纯洁是制度建设的基础第66-67页
 第四节 保持党的思想纯洁性的基本特征第67-69页
  一、整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第67页
  二、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第67页
  三、目标性与过程性的统一第67-68页
  四、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第68-69页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保持无产阶级政党思想纯洁性的理论开创第69-82页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对保持无产阶级政党思想纯洁性的理论探索第69-74页
  一、澄明无产阶级政党的独立性第69-70页
  二、维护无产阶级政党的先锋队性质第70-71页
  三、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纯洁第71-73页
  四、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第73-74页
 第二节 列宁对保持无产阶级政党思想纯洁性的理论建构第74-80页
  一、坚持无产阶级的党性原则第74-75页
  二、掌握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第75-77页
  三、发挥理论斗争的批判功能第77-79页
  四、遵循革命武器的理论创新第79-80页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探索无产阶级政党思想纯洁性的现实启示第80-82页
  一、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第80页
  二、坚守马克思主义理论旗帜第80-81页
  三、巩固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一致第81-82页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核心对保持党的思想纯洁性的理论发展第82-109页
 第一节 毛泽东对保持党的思想纯洁性的理论贡献第82-88页
  一、阐明维护思想纯洁是政党领导的责任应然第82-83页
  二、倡导实事求是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83-84页
  三、阐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第84-86页
  四、主张清扫政治灰尘改造主观世界第86-88页
 第二节 邓小平对保持党的思想纯洁性的理论贡献第88-94页
  一、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维护党的思想纯洁性第88-90页
  二、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第90-91页
  三、坚定理想信念要抵制精神污染第91-93页
  四、解决思想问题要以制度为根本保障第93-94页
 第三节 江泽民对保持党的思想纯洁性的理论贡献第94-100页
  一、以宽广的眼光审视党的思想纯洁性第94-95页
  二、提出四大考验问题雏形,将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并列第95-97页
  三、以“三讲”为核心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第97-99页
  四、积极主动占领思想文化阵地第99-100页
 第四节 胡锦涛对保持党的思想纯洁性的理论贡献第100-106页
  一、阐明保持思想纯洁是党应对执政风险的现实需要第100-102页
  二、倡导“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第102-103页
  三、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103-104页
  四、弘扬“改革创新、求真务实”第104-106页
 第五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核心探索党的思想纯洁性的现实启示第106-109页
  一、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第106页
  二、坚持理论修养、政治修养与道德修养相统一第106-107页
  三、增强以党章为统领的党内法规的约束力第107-109页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保持思想纯洁性的历史考察第109-151页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保持思想纯洁性的历史实践第109-139页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保持思想纯洁性的历史实践第109-133页
  二、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保持思想纯洁性的历史实践第133-135页
  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保持思想纯洁性的历史实践第135-139页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保持思想纯洁性的历史经验第139-144页
  一、坚持思想领导的根基地位第139-140页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第140-141页
  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第141页
  四、坚持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第141-143页
  五、坚持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武器第143-144页
  六、坚持宗旨意识与群众路线第144页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保持思想纯洁性的历史教训第144-151页
  一、对无产阶级思想意识的判断依据过唯成分论第145-147页
  二、对党的指导作用发挥迷信过共产国际指示第147-148页
  三、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运用产生过教条主义错误第148-151页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保持思想纯洁性的现代性境遇第151-185页
 第一节 现代性的内涵界定及其演进困境第151-155页
  一、现代性的基本内涵第151-152页
  二、现代性的演进力量第152-154页
  三、现代性的信仰困境第154-155页
 第二节 现代性境遇中党内思想不纯的问题症候第155-165页
  一、主义淡化,信仰迷茫第155-157页
  二、理想模糊,信念动摇第157-159页
  三、党性迷失,道德滑坡第159-161页
  四、权利错位,义务虚化第161-165页
 第三节 现代性境遇中党员干部腐化堕落的个案分析第165-169页
  一、“马列主义只是说在嘴上”第165-166页
  二、“理想信念没敌过真金白银”第166-167页
  三、“公权变成谋取私利的工具”第167-169页
 第四节 现代性境遇中保持党的思想纯洁性面临的挑战第169-180页
  一、经济全球化对党的思想纯洁性的价值困扰第169-171页
  二、网络信息化对党的思想纯洁性的传播困扰第171-174页
  三、市场经济对党的思想纯洁性的物化困扰第174-177页
  四、党的自身建设的现实矛盾困扰第177-180页
 第五节 现代性诉求对保持党的思想纯洁性提出新要求第180-185页
  一、增强包容意识第181-182页
  二、增强创新意识第182页
  三、增强制度绩效第182-185页
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保持思想纯洁性的机制建构第185-214页
 第一节 理论教育内化机制第185-191页
  一、面向日常生活世界,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活力第185-188页
  二、创新传播观念,推进互动融合传播第188-190页
  三、关注受众主体,加强心理疏导第190-191页
 第二节 理想信念情感激发机制第191-199页
  一、物质关怀:改善党员理想信念的民生根基第192-194页
  二、心理关怀:激发党员理想信念的情感需要与认同第194-195页
  三、文化关怀:营造党员理想信念培育的廉洁文化氛围第195-196页
  四、组织关怀:培育党员的身份认同感和组织归属感第196-199页
 第三节 党员干部道德养成与评价机制第199-206页
  一、强化党员干部道德自警意识第199-200页
  二、加强党员干部道德信仰教育第200-201页
  三、构筑党员干部道德约束的法治基础第201-203页
  四、推进党员干部道德测评动态化第203-206页
 第四节 党员权利与义务行履的制度保障机制第206-214页
  一、保持党员思想纯洁性的权利与义务要求第206-208页
  二、增强党章意识,建立学习党章的长效机制第208-210页
  三、健全党内沟通机制,保障党员权利有效行使第210-211页
  四、健全党代表工作机制,发挥党员义务履行的示范效应第211-214页
结语 保持党的思想纯洁性要以制度建设为保障第214-220页
 一、相辅相成:保持党的思想纯洁性与先进性的辩证统一第214-215页
 二、居安思危:苏共纯洁性丧失的历史教训第215-216页
 三、健全制度:保持党的思想纯洁性的实体支撑第216-217页
 四、拓展空间:深化保持党的思想纯洁性研究的思考第217-220页
参考文献第220-241页
附录 当前共产党员思想状况调查问卷第241-24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245-246页
后记第246-247页

论文共2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长物志》的生活美学研究
下一篇:跨界与融合--基于学科交叉的大学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