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水文地质学(地下水水文学)论文--普通水文地质学论文--地下水分类论文--岩溶水论文

北京西山奥陶系岩溶水数值模拟及地下水开采环境效应分析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5页
图目录第15-20页
表目录第20-22页
第1章 绪论第22-32页
   ·研究背景第22-24页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24-27页
   ·研究目标与内容第27-29页
     ·研究目标第27-28页
     ·研究内容第28-29页
   ·技术路线与创新点第29-31页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2章 自然地理及基础地质条件第32-49页
   ·研究区概况第32-36页
     ·地形地貌第32-33页
     ·气象水文第33-36页
   ·区域基础地质条件第36-47页
     ·主要地层第36-43页
     ·地质构造第43-47页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3章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第49-73页
   ·含水岩组分布及富水性分析第49-53页
     ·第四系含水层第49-50页
     ·洼里砾岩含水岩组第50-51页
     ·奥陶系含水岩组第51-53页
   ·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第53-62页
     ·第四系地下水补径排条件第54-55页
     ·洼里砾岩地下水补径排条件第55-56页
     ·奥陶系岩溶水补径排条件第56-62页
   ·地下水水位动态特征第62-67页
     ·第四系地下水水位动态第62-63页
     ·洼里砾岩地下水水位动态第63-64页
     ·奥陶系岩溶水水位动态第64-67页
   ·地下水化学特征第67-71页
     ·第四系地下水化学特征第67-68页
     ·洼里砾岩地下水化学特征第68页
     ·奥陶系岩溶水化学特征第68-71页
   ·本章小结第71-73页
第4章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第73-100页
   ·模型范围第73-74页
   ·水平边界条件第74-78页
     ·第四系含水层第74页
     ·洼里砾岩含水岩组第74页
     ·奥陶系含水岩组第74-78页
   ·垂向边界条件第78-79页
   ·模型内部结构第79-83页
     ·第四系含水层结构第79-81页
     ·洼里砾岩含水岩组结构第81页
     ·基岩含水岩组结构第81-83页
   ·水文地质参数第83-87页
     ·第四系含水层参数第83-86页
     ·洼里砾岩含水岩组参数第86页
     ·奥陶系含水岩组参数第86-87页
   ·地下水源汇项第87-99页
     ·第四系地下水源汇项处理第87-93页
     ·奥陶系岩溶水源汇项处理第93-99页
   ·本章小结第99-100页
第5章 地下水数值模型第100-121页
   ·地下水数学模型第100-101页
   ·地下水数值模型第101-106页
     ·模型时空离散第101-102页
     ·模拟时间段及关键程序包选取第102-103页
     ·模型输入第103-106页
   ·模型识别验证第106-119页
     ·流场分布拟合第106-108页
     ·观测孔过程曲线拟合及误差分析第108-112页
     ·地下水资源量验证及奥陶系岩溶水资源评价第112-118页
     ·参数灵敏度及水文地质参数验证第118-119页
   ·本章小结第119-121页
第6章 地下水水位变化趋势分析第121-143页
   ·预测情景设计第121-122页
   ·开采方案设计第122-123页
   ·地下水水位水量预测及分析第123-142页
     ·地下水流场分析第123-137页
     ·地下水水位过程曲线分析第137-140页
     ·地下水水均衡分析第140-141页
     ·相对最佳开采方案第141-142页
   ·本章小结第142-143页
第7章 地下水开采环境影响分析第143-158页
   ·研究区环境问题现状第143-147页
     ·沙河地区地面沉降第143-144页
     ·玉泉山地区奥陶系岩溶水水质恶化第144-145页
     ·洼里地区岩溶塌陷问题第145-147页
   ·地下水开采环境约束分析第147-148页
   ·地下水开采环境影响分析第148-156页
     ·地下水开采对沙河地区地面沉降的影响第148-149页
     ·玉泉山地区地下水水位变化及水量交换第149-154页
     ·洼里地区岩溶塌陷风险分析第154-156页
   ·本章小结第156-158页
第8章 结论与展望第158-162页
   ·主要结论第158-160页
   ·研究不足及展望第160-162页
参考文献第162-167页
项目参与及论文发表第167-168页
致谢第168页

论文共1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协作式大规模地理栅格数据并行处理方法研究
下一篇:回归经典--“中国写实画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