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

论我国恶意欠薪行为的非犯罪化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第1章 绪论第8-10页
   ·选题意图第8页
   ·研究现状第8-9页
   ·研究思路第9页
   ·创新之处第9-10页
第2章 恶意欠薪行为概述第10-12页
   ·恶意欠薪行为的界定及与相关概念的区别第10页
     ·恶意欠薪行为的界定第10页
     ·与相关概念的区别第10页
   ·恶意欠薪行为的特征第10-11页
   ·恶意欠薪行为的类型第11-12页
第3章 恶意欠薪行为犯罪化之理由与反驳第12-16页
   ·恶意欠薪行为犯罪化之理由第12-13页
     ·恶意欠薪现象普遍存在,社会危害性大第12页
     ·坚实的民意支撑第12页
     ·保护劳动者权益的现实需要第12-13页
     ·有成功立法先例可循第13页
   ·恶意欠薪行为犯罪化理由之反驳第13-16页
     ·恶意欠薪行为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暂时现象第13-14页
     ·感性民意不宜简单作为刑事立法的根据第14页
     ·应当基于刑法谦抑原则加强劳动者权益保护第14-15页
     ·立法应注重本土资源第15-16页
第4章 恶意欠薪行为非犯罪化之根据第16-20页
   ·刑法谦抑性的价值追求第16-17页
     ·从刑法的补充性角度第16页
     ·从刑法的经济性角度第16-17页
   ·刑法的不完整性观念第17-18页
   ·宽缓刑事政策的支持第18-20页
第5章 恶意欠薪行为非犯罪化后的民事行政规制之强化第20-27页
   ·强化恶意欠薪行为之民事规制第20-22页
     ·加重劳动合同欠薪赔偿金第20-21页
     ·实行法定强制利息第21页
     ·改革现行欠薪纠纷的民事救济程序第21-22页
   ·强化恶意欠薪行为之行政规制第22-27页
     ·严格规范欠薪保障制度第22-24页
     ·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第24页
     ·建立企业劳动保障诚信工程第24-25页
     ·发挥工会在解决恶意欠薪问题中的作用第25-27页
结语第27-28页
参考文献第28-30页
致谢第30-3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公开发表的论文第31页

论文共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教唆犯中止的成立条件
下一篇:“许霆案”争论的法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