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唆犯中止的成立条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0页 |
·选题依据 | 第8页 |
·研究现状 | 第8-9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9页 |
·本文拟解决的问题 | 第9-10页 |
第2章 教唆犯中止的成立条件概述 | 第10-19页 |
·教唆犯中止的理论前提:教唆犯的性质 | 第10-15页 |
·关于教唆犯性质的理论聚讼 | 第10-12页 |
·关于教唆犯性质的理论思考 | 第12-15页 |
·教唆犯中止的概念 | 第15-17页 |
·学界关于教唆犯中止概念的理论争议 | 第15-16页 |
·笔者的观点 | 第16-17页 |
·我国教唆犯中止成立条件的确定 | 第17-19页 |
第3章 教唆犯中止的时空性 | 第19-23页 |
·教唆犯中止时空性的界定 | 第19-21页 |
·国内外关于中止犯时空性的界定 | 第19-20页 |
·教唆犯中止时空性的界定 | 第20-21页 |
·教唆犯中止时空性的认定 | 第21-23页 |
·被教唆者预备阶段的中止 | 第22页 |
·被教唆者实行阶段的中止 | 第22页 |
·被教唆者实行后阶段的中止 | 第22-23页 |
第4章 教唆犯中止的自动性 | 第23-29页 |
·教唆犯中止自动性的理论争议 | 第23-26页 |
·国外观点及其评析 | 第23-25页 |
·国内观点及其评析 | 第25-26页 |
·教唆犯中止自动性的界定 | 第26页 |
·教唆犯中止自动性的认定 | 第26-29页 |
·教唆者的意思 | 第27页 |
·外部障碍 | 第27-28页 |
·彻底性条件 | 第28-29页 |
第5章 教唆犯中止的有效性 | 第29-36页 |
·教唆犯中止有效性的理论争议 | 第29-30页 |
·有关实行行为终了的观点聚讼及其评析 | 第29-30页 |
·有关真诚努力的理论争议 | 第30页 |
·教唆犯中止有效性的界定 | 第30-31页 |
·实行行为终了的界定 | 第30-31页 |
·教唆者真诚努力的界定 | 第31页 |
·教唆犯中止有效性的认定 | 第31-36页 |
·教唆犯中止行为与结果未发生不存在因果关系的情形 | 第31-34页 |
·结果已经发生能否成立教唆犯中止 | 第34-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