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Summary | 第5-12页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12-23页 |
1 牛结核病概况 | 第12-14页 |
·牛结核病的病原学特征 | 第12页 |
·牛结核病的危害 | 第12-14页 |
2 牛结核病的分布和流行情况 | 第14-15页 |
·发达国家和地区 | 第14页 |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 第14-15页 |
·我国的现状 | 第15页 |
3 牛结核的诊断 | 第15-18页 |
·细菌学检查方法 | 第15-16页 |
·免疫学方法 | 第16-17页 |
·分子生物学方法 | 第17-18页 |
4 分枝杆菌的培养法 | 第18-19页 |
·固体培养法 | 第18页 |
·液体培养法 | 第18-19页 |
5 非结核分枝杆菌的概况 | 第19-20页 |
6 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 | 第20-22页 |
7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2-23页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第23-58页 |
第一章 2011- 2012 年全国牛结核血清学筛查 | 第23-34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3-27页 |
·材料 | 第23-24页 |
·样品 | 第23页 |
·主要试剂 | 第23-24页 |
·主要仪器 | 第24页 |
·牛结核分枝杆菌 PPD 皮内变态反应方法 | 第24-25页 |
·操作步骤 | 第24页 |
·结果判定(依照国标) | 第24-25页 |
·注意事项 | 第25页 |
·γ-干扰素酶联免疫试验 | 第25-27页 |
·全血培养 | 第25-26页 |
·免疫试验 | 第26页 |
·质量控制 | 第26-27页 |
·结果判定 | 第27页 |
2 结果 | 第27-29页 |
·个体阳性率 | 第27页 |
·群阳性率 | 第27页 |
·群间阳性率对比 | 第27-28页 |
·不同牛结核病检疫方法的比较结果 | 第28页 |
·禽分枝杆菌或其他 NTM 的感染情况 | 第28-29页 |
3 讨论 | 第29-34页 |
·我国牛结核病和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 第29页 |
·不同牛结核病检测方法的比较 | 第29-30页 |
·影响牛结核病传播的因素 | 第30-32页 |
·野生动物结核病 | 第30-31页 |
·畜龄及性别 | 第31页 |
·饲养环境 | 第31-32页 |
·我国牛结核的感染趋势及禽分枝杆菌感染 | 第32页 |
·做好牛结核病的防控及根除计划 | 第32-34页 |
第二章 牛源分枝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 第34-5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4-41页 |
·材料 | 第34-37页 |
·菌株 | 第34-35页 |
·主要试剂及溶液 | 第35页 |
·萋尼氏染色法试剂配制(Ziehl-Neelson) | 第35页 |
·培养基 | 第35-36页 |
·罗氏培养基与丙酮酸钠培养基 | 第35-36页 |
·液体培养基 | 第36页 |
·主要仪器 | 第36-37页 |
·方法 | 第37-41页 |
·病料的采集及处理 | 第37页 |
·分枝杆菌的初次培养 | 第37页 |
·分枝杆菌的扩大培养 | 第37页 |
·临床分离菌株的 Ziehl-Neelsen(Z-N)染色观察 | 第37页 |
·细菌 DNA 的提取 | 第37-38页 |
·细菌 DNA 的浓度测定 | 第38页 |
·临床分离株的种属多重 PCR 鉴定 | 第38-39页 |
·引物的合成 | 第38页 |
·反应体系和条件 | 第38页 |
·判定标准 | 第38-39页 |
·临床分离株结核分枝杆菌群内 PCR 鉴定 | 第39-40页 |
·引物合成 | 第39页 |
·反应体系和条件 | 第39页 |
·判定标准 | 第39-40页 |
·临床分离分枝杆菌 16S rRNA 基因序列分析 | 第40-41页 |
·引物合成 | 第40页 |
·反应体系和条件 | 第40页 |
·PCR 反应产物的回收、纯化及定量 | 第40-41页 |
·PCR 扩增产物序列测序 | 第41页 |
2 结果 | 第41-46页 |
·病料采集 | 第41-42页 |
·分枝杆菌的初次培养 | 第42-43页 |
·分枝杆菌的扩大培养 | 第43页 |
·临床分离菌株的染色观察 | 第43页 |
·细菌 DNA 的浓度 | 第43-44页 |
·分枝杆菌种属鉴定结果 | 第44页 |
·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鉴定结果 | 第44-45页 |
·16S rRNA 基因分析 | 第45-46页 |
·16S rRNA 基因 PCR 扩增结果 | 第45页 |
·核酸提取结果 | 第45页 |
·测序结果 | 第45-46页 |
3 讨论 | 第46-50页 |
·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的重要性 | 第46页 |
·病料的采集、处理及涂片镜检 | 第46-47页 |
·培养基的选择 | 第47-48页 |
·模板对 PCR 扩增的影响因素 | 第48页 |
·牛源非结核分枝杆菌 | 第48-50页 |
第三章 牛分枝杆菌的耐药相关基因分析及其快速检测 | 第50-5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0-54页 |
·材料 | 第50-52页 |
·菌株 | 第50页 |
·主要溶液和试剂 | 第50页 |
·主要试剂及溶液 | 第50-51页 |
·含药培养基 | 第51-52页 |
·主要仪器 | 第52页 |
·方法 | 第52-54页 |
·绝对浓度法 | 第52-53页 |
·耐药基因检测 | 第53-54页 |
·DNA 模板 | 第53页 |
·引物合成 | 第53页 |
·PCR 扩增体系与条件 | 第53页 |
·PCR 反应产物的回收、纯化及定量 | 第53-54页 |
·耐药基因序列分析 | 第54页 |
2 结果 | 第54-55页 |
·绝对浓度法 | 第54-55页 |
·耐药基因检测 | 第55页 |
3 讨论 | 第55-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作者简介 | 第66-67页 |
导师简介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