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富钴铜转炉渣中回收铜、钴的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5页 |
| ·钴的概况 | 第11-13页 |
| ·钴的基本性质 | 第11-12页 |
| ·钴的应用 | 第12页 |
| ·钴资源的分布 | 第12-13页 |
| ·国内外钴提取现状介绍 | 第13-17页 |
| ·火法-湿法联合流程提钴 | 第13-14页 |
| ·氨性溶液浸钴 | 第14-15页 |
| ·加压浸钻 | 第15-16页 |
| ·微生物浸钴 | 第16-17页 |
| ·铜转炉渣有价金属回收现状 | 第17-23页 |
| ·含钴铜转炉渣相关介绍 | 第17-18页 |
| ·含钴铜转炉渣有价金属分离 | 第18-22页 |
| ·铜转炉渣有价金属回收中存在的问题 | 第22-23页 |
| ·本课题的来源及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 第23页 |
|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 第2章 试验原料、试剂、设备及研究方法 | 第25-31页 |
| ·试验所用转炉渣试样 | 第25-27页 |
| ·试验所用的仪器装置及型号 | 第27-28页 |
| ·实验所用的主要化学试剂 | 第28页 |
| ·实验研究方法及化验分析 | 第28-31页 |
| ·实验研究方法 | 第28-29页 |
| ·实验结果的化验分析 | 第29-31页 |
| 第3章 转炉渣的酸性浸出研究 | 第31-43页 |
| ·转炉渣中铜、钴的浸出原理 | 第31-36页 |
| ·转炉渣的酸性浸出原理 | 第31页 |
| ·转炉渣的浸出动力学研究 | 第31-34页 |
| ·浸出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 第34-36页 |
| ·转炉渣的浸出实验研究 | 第36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6-40页 |
| ·实验方案的设计及结果 | 第36-38页 |
| ·钴浸出正交试验结果的极差分析 | 第38页 |
| ·钴浸出率与各因素关系的讨论 | 第38-40页 |
| ·最佳工艺条件的分析与确定 | 第40-41页 |
| ·最佳浸出条件下钻浸出率的估算 | 第40页 |
| ·最佳浸出条件下的试验和扩展试验研究 | 第40-41页 |
| ·小结 | 第41-43页 |
| 第4章 铜的萃取与反萃 | 第43-51页 |
| ·铜的萃取原理 | 第44-47页 |
| ·铜萃取的化学反应 | 第44-45页 |
| ·影响铜萃取的因素 | 第45-46页 |
| ·Lix973N萃取剂性质 | 第46-47页 |
| ·铜的萃取研究 | 第47-48页 |
| ·错流萃取实验 | 第47-48页 |
| ·负载有机相的反萃研究 | 第48-50页 |
| ·小结 | 第50-51页 |
| 第5章 铁矾法沉铁试验研究 | 第51-59页 |
| ·铁矾法沉铁的实验原理 | 第51-54页 |
| ·温度对黄铁矾沉淀的影响 | 第52-53页 |
| ·pH值对黄铁矾沉淀的影响 | 第53-54页 |
| ·晶种对黄铁矾的影响 | 第54页 |
| ·黄钠铁矾法除铁过程分析与讨论 | 第54-58页 |
| ·反应温度对沉矾的影响 | 第55-56页 |
| ·反应时间对沉矾的影响 | 第56-57页 |
| ·终点pH值对沉矾的影响 | 第57-58页 |
| ·小结 | 第58-59页 |
| 第6章 浸出液的萃取除杂及沉钴试验研究 | 第59-67页 |
| ·转炉渣浸出液中铜的深度萃取 | 第59-60页 |
| ·深度萃铜的相比试验 | 第59-60页 |
| ·转炉渣浸出液中铁的深度萃取 | 第60-64页 |
| ·P_(204)深度除铁原理 | 第60-62页 |
| ·P_(204)的基本性质 | 第60-61页 |
| ·P_(204)的萃取过程 | 第61-62页 |
| ·P_(204)萃取实验及结果 | 第62-64页 |
| ·草酸沉钴 | 第64-66页 |
| ·沉钴实验研究 | 第64-66页 |
| ·小结 | 第66-67页 |
| 第7章 结论 | 第67-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