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导论 | 第11-13页 |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1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三、论文结构安排 | 第12页 |
四、实用价值 | 第12-13页 |
第一章 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概述 | 第13-21页 |
第一节 我国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立法变迁 | 第13-14页 |
第二节 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概念和特征 | 第14-17页 |
一、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概念 | 第14-15页 |
二、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特征 | 第15-17页 |
第三节 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对象 | 第17-19页 |
一、证明案件实体事实 | 第17页 |
二、证明案件程序事实 | 第17-18页 |
三、证明案件量刑事实 | 第18-19页 |
第四节 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法理基础 | 第19-21页 |
一、直接言词原则 | 第19页 |
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 第19-20页 |
三、控辩平衡原则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我国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现状 | 第21-28页 |
第一节 新刑诉法实施对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影响 | 第21-22页 |
第二节 司法实践中侦查人员作证的形式及弊端 | 第22-23页 |
第三节 现行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立法存在的不足 | 第23-25页 |
一、没有明确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证人身份 | 第24页 |
二、没有明确应当出庭的侦查人员范围 | 第24页 |
三、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配套措施不完善 | 第24-25页 |
第四节 侦查人员出庭作证面临的现实困境 | 第25-28页 |
一、制约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司法体制因素 | 第25-26页 |
二、制约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思想观念因素 | 第26页 |
三、制约侦査人员出庭作证的利益因素 | 第26-28页 |
第三章 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诉讼价值及可行性分析 | 第28-35页 |
第一节 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诉讼价值 | 第28-31页 |
一、有利于查明案件事实 | 第28-29页 |
二、有利于抑制违法侦查行为和彰显程序公正 | 第29-30页 |
三、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与和节省司法资源 | 第30页 |
四、有利于侦诉模式合理构建与庭审模式改革 | 第30-31页 |
五、有利于提高侦查人员业务素质 | 第31页 |
第二节 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可行性分析 | 第31-35页 |
一、域外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可予以借鉴 | 第31-33页 |
二、我国推进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具备的条件 | 第33-35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的建议 | 第35-48页 |
第一节 出庭作证侦查人员的身份界定 | 第35-37页 |
一、域外的理论与实践 | 第35页 |
二、国内学者的观点 | 第35-36页 |
三、确立出庭作证侦查人员的证人地位 | 第36-37页 |
第二节 明确出庭作证侦查人员的范围 | 第37-39页 |
第三节 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建议程序 | 第39-43页 |
一、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启动程序 | 第39-40页 |
二、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强制程序 | 第40-41页 |
三、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庭审程序 | 第41-42页 |
四、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法律后果及权利保障 | 第42-43页 |
第四节 实现侦查人员诉讼观念的转变 | 第43-44页 |
一、树立程序优先的理念 | 第43页 |
二、强化证据收集的诉讼意识 | 第43页 |
三、熟悉庭审程序 | 第43-44页 |
四、掌握出庭作证的基本要求 | 第44页 |
第五节 对刑事司法体制改革的建议 | 第44-48页 |
一、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对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消极影响 | 第44-45页 |
二、刑事司法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 第45-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2-53页 |
后记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