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其他化学工业论文--发酵工业论文--发酵法制氨基酸论文

高产聚谷氨酸纳豆芽孢杆菌选育及其发酵特性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5页
第1章 绪论第15-27页
   ·引言第15-16页
   ·γ-聚谷氨酸的结构与性质第16页
     ·γ-聚谷氨酸的结构第16页
     ·γ-聚谷氨酸的性质第16页
   ·γ-聚谷氨酸的应用第16-19页
     ·γ-聚谷氨酸在环保污水处理领域的应用第17页
     ·γ-聚谷氨酸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第17-18页
     ·γ-聚谷氨酸在医药领域的应用第18页
     ·γ-聚谷氨酸在食品领域的应用第18-19页
     ·γ-聚谷氨酸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第19页
   ·γ-聚谷氨酸的生物合成第19-24页
     ·γ-聚谷氨酸的生产菌株第19-20页
     ·γ-聚谷氨酸的生物合成原理第20-22页
     ·γ-聚谷氨酸高产菌株的筛选及诱变育种第22-23页
     ·γ-聚谷氨酸发酵条件的研究第23-24页
   ·γ-聚谷氨酸的检测方法研究第24-25页
   ·γ-聚谷氨酸的分离提取第25页
   ·论文的立题背景及主要内容第25-27页
第2章 发酵液中γ-聚谷氨酸检测方法的研究第27-35页
   ·引言第27页
   ·实验材料第27-28页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27-28页
     ·主要试剂第28页
     ·菌种第28页
     ·培养基第28页
   ·实验方法第28-29页
     ·培养方法第28-29页
     ·γ-PGA标准溶液的配制第29页
     ·γ-PGA的初步纯化及测定样液的制备第29页
     ·CTAB溶液的配制第29页
     ·CTAB比浊法第29页
   ·结果与讨论第29-34页
     ·检测波长和γ-PGA标准液浓度范围的确定第29-31页
     ·CTAB溶液浓度的优化第31页
     ·反应时间对测定的影响第31-32页
     ·反应温度对测定的影响第32-33页
     ·CTAB浊度法标准曲线第33页
     ·方法的回收率和重现性实验第33-34页
   ·小结第34-35页
第3章 原生质体复合诱变纳豆芽孢杆菌产γ-聚谷氨酸第35-46页
   ·引言第35页
   ·实验材料第35-37页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35-36页
     ·主要试剂第36页
     ·菌种第36页
     ·培养基与试剂配制第36-37页
   ·实验方法第37-38页
     ·培养方法第37页
     ·原生质体制备第37页
     ·原生质体形成率、再生率及其计算第37页
     ·紫外-氯化锂原生质体复合诱变第37页
     ·遗传稳定性试验第37页
     ·γ-PGA含量的测定方法第37-38页
   ·结果与讨论第38-44页
     ·CTAB浊度法标准曲线第38页
     ·不同溶菌酶浓度对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第38-39页
     ·不同酶解时间对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第39-40页
     ·不同酶解温度对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第40页
     ·不同渗透压稳定剂浓度对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第40-41页
     ·正交实验第41-43页
     ·诱变剂剂量的确定第43-44页
     ·纳豆菌高产γ-聚谷氨酸菌株的诱变筛选第44页
     ·纳豆芽孢杆菌ZJ-307的遗传稳定性实验第44页
   ·小结第44-46页
第4章 响应面法优化产γ-聚谷氨酸发酵条件的研究第46-61页
   ·引言第46页
   ·实验材料第46-48页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46-47页
     ·主要试剂第47-48页
     ·菌种第48页
     ·培养基第48页
   ·实验方法第48-49页
     ·培养方法第48页
     ·发酵液中γ-聚谷氨酸含量的测定第48页
     ·实验设计方法第48-49页
       ·单因素实验第48页
       ·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第48-49页
       ·最陡爬坡试验第49页
       ·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第49页
   ·结果与讨论第49-60页
     ·纳豆芽孢杆菌产γ-PGA发酵条件优化的单因子试验第49-55页
       ·碳源及其添加量对γ-PGA产量的影响第49-50页
       ·氮源及其添加量对γ-PGA产量的影响第50-51页
       ·谷氨酸前体物质添加量对γ-PGA产量的影响第51-52页
       ·K_2HPO_4对γ-PGA产量的影响第52-53页
       ·发酵培养条件对γ-PGA产量的影响第53-55页
     ·响应面法优化纳豆芽孢杆菌产γ-PGA的发酵条件第55-60页
       ·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及其结论分析第55-56页
       ·最陡爬坡实验设计与结果第56-57页
       ·Box-Behnken实验设计及结果第57-60页
   ·小结第60-61页
第5章 纳豆芽孢杆菌分批发酵γ-聚谷氨酸的动力学研究第61-70页
   ·引言第61页
   ·实验材料第61-62页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61-62页
     ·主要试剂第62页
     ·菌种第62页
     ·培养基第62页
   ·实验方法第62-63页
     ·菌种培养第62-63页
     ·测定方法第63页
       ·菌体生长量的测定第63页
       ·发酵液中葡萄糖含量的测定第63页
       ·发酵液中γ-聚谷氨酸含量的测定第63页
   ·结果与讨论第63-69页
     ·纳豆芽孢杆菌ZJ-307分批发酵γ-聚谷氨酸的过程第63-64页
     ·纳豆芽孢杆菌ZJ-307发酵生产γ-PGA的动力学模型第64-67页
       ·菌体生长与γ-PGA生成积累特性第64页
       ·发酵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64-67页
     ·动力学参数的求解及模型拟合分析第67-69页
       ·细胞生长动力学模型的求解及拟合分析第67页
       ·产物生成动力学模型的求解及拟合分析第67-68页
       ·底物消耗动力学模型的求解及拟合分析第68-69页
   ·小结第69-70页
第6章 发酵液中γ-PGA初步分离提取及发酵产物分析第70-81页
   ·引言第70页
   ·实验材料第70-72页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70-71页
     ·主要试剂第71页
     ·菌种第71页
     ·培养基第71-72页
   ·实验方法第72-73页
     ·菌种培养第72页
     ·发酵液粘度的测定方法第72页
     ·发酵液pH的测定方法第72页
     ·发酵产物的分离提取第72页
     ·发酵产物的分子量测定第72页
     ·纸层析分析第72-73页
     ·红外光谱分析第73页
   ·结果与讨论第73-79页
     ·发酵过程中发酵液pH和粘度的变化第73页
     ·发酵液的PH和热稳定性第73-75页
     ·乙醇添加量对发酵产物提取的影响第75-76页
     ·纳豆芽孢杆菌产Y -PGA的分子量测定第76-77页
     ·发酵产物的纸层析分析第77-78页
     ·发酵产物的红外光谱分析第78-79页
   ·小结第79-81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81-84页
   ·结论第81-82页
   ·展望第82-84页
参考文献第84-93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93-94页
致谢第94-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指灵巧手的抓取规划策略研究
下一篇:乙醇脱氢酶基因和乙醛脱氢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