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优质课课堂导入策略及教师角色定位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导言 | 第7-10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7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7-9页 |
第三节 论文框架 | 第9-10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0-21页 |
第一节 国内外关于导入环节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0-15页 |
一、国外对课堂导入的相关研究 | 第10-11页 |
二、国内关于课堂导入的相关研究 | 第11-12页 |
三、合理而有效的课堂导入的应遵循的原则 | 第12-13页 |
四、课堂导入的方法 | 第13-15页 |
第二节 国内外关于英语教师课堂角色的相关研究 | 第15-21页 |
一、国外研究 | 第16页 |
二、国内研究 | 第16-18页 |
三、教师在导入环节的角色定位 | 第18-21页 |
第三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1-26页 |
第一节 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论 | 第21-22页 |
一、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是新的意义被同化的过程 | 第21页 |
二、同化可以通过接受学习的方式进行 | 第21-22页 |
第二节 皮亚杰的“同化和顺应”理论 | 第22页 |
第三节 “适应与转化” | 第22-23页 |
第四节 语言观 | 第23-24页 |
一、符号观 | 第23页 |
二、工具观 | 第23-24页 |
第五节 知识观 | 第24-26页 |
一、现代知识观 | 第24页 |
二、后现代知识观 | 第24-26页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第26-28页 |
第一节 研究对象 | 第26页 |
第二节 研究问题 | 第26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工具 | 第26-27页 |
第四节 研究步骤 | 第27-28页 |
一、数据与文本的收集与整理 | 第27页 |
二、研究基本步骤 | 第27-28页 |
第五章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28-41页 |
第一节 高中英语优质课课堂导入总体情况数据分析 | 第28-32页 |
第二节 导入策略使用情况 | 第32-37页 |
一、自由对话导入 | 第32-33页 |
二、问题导入 | 第33-35页 |
三、复习导入 | 第35-36页 |
四、图片导入 | 第36-37页 |
第三节 教师角色定位情况 | 第37-41页 |
一、设计者和促进者 | 第38-39页 |
二、知识源 | 第39-41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1-44页 |
第一节 研究发现 | 第41-42页 |
第二节 对教学的启示 | 第42-43页 |
第三节 本研究的局限 | 第43-44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