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第1章 综述 | 第13-27页 |
·引言 | 第13页 |
·荧光分子探针的构成 | 第13-14页 |
·荧光分子探针的机理 | 第14-18页 |
·光诱导的电子转移机(PET) | 第14-15页 |
·分子内的电荷转移机理(ICT) | 第15-16页 |
·激基缔合物机理(Excimer) | 第16-17页 |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 | 第17-18页 |
·电荷能量转移机理(EET) | 第18页 |
·次氯酸根 | 第18-25页 |
·次氯酸根的生理意义 | 第18-20页 |
·次氯酸根的检测方法 | 第20-25页 |
·本论文主要的研究背景与工作 | 第25-27页 |
第2章 次氯酸根探针的合成与表征 | 第27-44页 |
·引言 | 第27页 |
·次氯酸根探针的合成 | 第27-29页 |
·5-硝基水杨醛荧光腙和5-二乙胺基水杨醛荧光腙的合成 | 第27-28页 |
·二(4-二乙基氨基水杨醛)酰肼的合成 | 第28-29页 |
·次氯酸根探针的表征 | 第29-44页 |
·FHDEAS的表征 | 第29-33页 |
·FHNS的表征 | 第33-38页 |
·DEASHZ表征 | 第38-44页 |
第3章 探针检测次氯酸根离子的研究 | 第44-55页 |
·引言 | 第44页 |
·实验方法 | 第44页 |
·实验用品 | 第44-46页 |
·三个探针的光谱数据 | 第46-53页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第46-47页 |
·荧光光谱 | 第47-48页 |
·探针与CuCl化学计量关系 | 第48-49页 |
·pH对探针的影响 | 第49-51页 |
·探针的阴离子选择性 | 第51-52页 |
·工作曲线 | 第52-53页 |
·最低检出限 | 第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4章 应用研究与机理探索 | 第55-62页 |
·引言 | 第55页 |
·实验部分 | 第55-56页 |
·主要试剂和实验设备 | 第55-56页 |
·抗坏血酸与抗坏血酸钠的抗氧化性对探针识别的影响 | 第56-58页 |
·84消毒液中次氯酸根含量检测 | 第58-59页 |
·电化学方法检测 | 第59页 |
·试验方法 | 第59页 |
·实验结果 | 第59页 |
·理论计算 | 第59-62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1页 |
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73-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