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智圆儒佛关系思想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1、引言 | 第8-13页 |
·孤山智圆生平与著述 | 第8-9页 |
·生平 | 第8页 |
·著述 | 第8-9页 |
·孤山智圆思想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2 孤山智圆的佛教思想及其对儒学的研究 | 第13-22页 |
·山家山外之争 | 第13-16页 |
·智圆佛学思想的基础——心具论 | 第16-19页 |
·智圆对《六经》的研究以及对古文的态度 | 第19-22页 |
3 孤山智圆的儒佛关系论 | 第22-39页 |
·智圆儒佛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 | 第22-23页 |
·“治心以释,修身以儒”的儒佛关系理论 | 第23-39页 |
·从智圆的“三世因果报应论”来看其儒佛关系 | 第23-28页 |
·从智圆的“心性论”来看其儒佛关系 | 第28-31页 |
·智圆对儒家“中庸”和佛教“中道义”的理解 | 第31-39页 |
4 智圆儒佛关系论之特点——与知礼、契嵩等的比较 | 第39-52页 |
·智圆与知礼儒佛关系论之不同 | 第39-42页 |
·智圆与契嵩儒佛关系之不同 | 第42-52页 |
·契嵩“三教一致”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 第43-44页 |
·北宋契嵩的护法思想以及儒释互动 | 第44-46页 |
·智圆与契嵩的“名”与“实”之辩 | 第46-48页 |
·智圆与契嵩对《中庸》理解之不同 | 第48-52页 |
5 孤山智圆儒佛关系思想的影响 | 第52-55页 |
·对宋代以后文化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 第52-54页 |
·对宋朝士大夫以及新儒学的兴起所产生的影响 | 第52-53页 |
·对宋代之后的佛教所产生的影响 | 第53-54页 |
·为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时代提供借鉴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9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