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义、词汇、词义(训诂学)论文--现代词汇论文

讲演语体中虚拟对话研究

论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8页
目录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7页
   ·语体研究及其意义第10-12页
     ·语体意识和语体研究第10-11页
     ·语体特征的考察角度第11-12页
   ·讲演语体的特殊性第12-15页
     ·独白体与对话体第13-14页
     ·讲演语体的特殊性第14页
     ·讲演语体的特征第14-15页
   ·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价值和研究方法第15-17页
     ·研究对象第15-16页
     ·研究价值第16页
     ·研究方法第16页
     ·引文说明第16-17页
第二章 讲演语体中的真实对话和虚拟对话第17-29页
   ·讲演语体中的互动要求和互动策略第17页
   ·讲演语体中的真实对话第17-24页
     ·讲演者与他人的对话:当前语境之外的真实对话第18页
     ·讲演者与听众的对话:当前语境之内的真实对话第18-20页
     ·真实对话的功能与不足第20-24页
   ·讲演语体中的虚拟对话第24-29页
     ·虚拟对话的界定第24-27页
     ·虚拟对话的特征第27-29页
第三章 虚拟对话结构分析第29-41页
   ·两种引发角度的虚拟对话第29-32页
     ·讲演者引发的虚拟对话:“前实后虚”第29-30页
     ·假想听众引发的虚拟对话:“前虚后实”第30-32页
   ·虚拟对话的语言标记第32-38页
     ·人称词语第32-33页
     ·言说动词第33-34页
     ·意向动词第34-35页
     ·虚拟对话的语言标记:“我/你V”第35-38页
   ·虚拟对话的构成第38-41页
第四章 虚拟对话的功能第41-57页
   ·篇章组织功能第41-42页
   ·信息引介功能第42-49页
     ·提示背景类第43-45页
     ·调整预期类第45-47页
     ·信息激活类第47-48页
     ·小结第48-49页
   ·人际互动功能第49-57页
     ·虚拟对话是一种关系型元话语第50-51页
     ·虚拟对话体现了交互主观性第51页
     ·虚拟对话的主观性表现及差异分析第51-57页
第五章 余论第57-59页
   ·研究内容与主要结论第57页
   ·不足和待解决的问题第57-59页
附录第59-61页
 附录Ⅰ 语料来源第59-60页
 附录Ⅱ 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后记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包山楚簡筆跡研究
下一篇:“致使类言语行为”不如意应答过渡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