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0-1945年包头商业地理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绪论 | 第9-12页 |
| 一、选题意义 | 第9页 |
| 二、研究状况 | 第9-10页 |
| 三、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 四、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1-12页 |
| 第一章 包头商品经济发展的环境因素与历史背景 | 第12-21页 |
| 第一节 包头的自然地理 | 第12-16页 |
| 一 包头的地貌特征 | 第12-13页 |
| 二 包头的气候条件 | 第13-14页 |
| 三 包头的河流与水文 | 第14-16页 |
| 第二节 包头商业发展的时段特征 | 第16-21页 |
| 一 1870年以前包头商业发展的特征 | 第16-19页 |
| 二 1870--1945年包头商业发展的特征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包头皮毛商品经济的开发与地理因素分析 | 第21-37页 |
| 第一节 清末至日伪时期包头皮毛商品经济的开发 | 第21-29页 |
| 一 辛亥革命之前包头皮毛经济的发展特点 | 第21-22页 |
| 二 民国时期包头皮毛经济的发展特点 | 第22-24页 |
| 三 日伪统治时期包头皮毛经济的发展特点 | 第24-28页 |
| 四 包头皮毛经济的时段特征 | 第28-29页 |
| 第二节 包头皮毛经济的辐射范围与地理因素 | 第29-37页 |
| 一 包头皮毛经济客商的来源分布 | 第29-31页 |
| 二 包头皮毛经济的辐射范围 | 第31-33页 |
| 三 包头皮毛商品发展的自然和人口地理因素 | 第33-37页 |
| 第三章 商品生产的地域分布及商业街道布局 | 第37-47页 |
| 第一节 包头农业及药材商品的生产 | 第37-39页 |
| 一 油粮业 | 第37-38页 |
| 二 米面业 | 第38-39页 |
| 三 药材业 | 第39页 |
| 第二节 包头手工业及畜牧业商品的经营 | 第39-42页 |
| 一 布业 | 第39-40页 |
| 二 京货业 | 第40页 |
| 三 杂货业 | 第40-41页 |
| 四 蒙古业 | 第41页 |
| 五 牲畜业 | 第41-42页 |
| 第三节 包头金融业的发展状况 | 第42-43页 |
| 一 钱庄时期 | 第42页 |
| 二 票号时期 | 第42页 |
| 三 银行时期 | 第42-43页 |
| 第四节 包头商业街道的分布 | 第43-47页 |
| 一 东门大街 | 第44页 |
| 二 长胜街 | 第44页 |
| 三 西门大街 | 第44-45页 |
| 四 富三元巷 | 第45页 |
| 五 龙王庙街 | 第45-47页 |
| 第四章 商业运输方式与商路条件 | 第47-54页 |
| 一、水运 | 第47-49页 |
| 二、驼运 | 第49-50页 |
| 三、铁路 | 第50-52页 |
| 四、邮运 | 第52-54页 |
| 结语 | 第54-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