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钝顶螺旋藻得研究概况 | 第9-10页 |
·螺旋藻的发现和前期的研究 | 第9-10页 |
·螺旋藻的生物学和生理学特性 | 第10-11页 |
·螺旋藻的形态 | 第10页 |
·螺旋藻的光合作用 | 第10-11页 |
·温度和光照对螺旋藻的影响 | 第11页 |
·螺旋藻的实验室培养 | 第11页 |
·螺旋藻的诱变育种 | 第11-13页 |
·物理诱变 | 第12-13页 |
·化学诱变 | 第13页 |
·单细胞的制备 | 第13页 |
·螺旋藻的主要营养成分 | 第13-17页 |
·螺旋藻蛋白质的作用 | 第14-15页 |
·螺旋藻多糖 | 第15-16页 |
·螺旋藻多糖的提取 | 第16页 |
·螺旋藻多糖的作用 | 第16-17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螺旋藻诱变实验 | 第19-25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9-20页 |
·实验材料 | 第19页 |
·标准培养液(Zarrouk培养液)(1000mL) | 第19页 |
·试剂 | 第19-20页 |
·测蛋白试剂 | 第19页 |
·测多糖试剂 | 第19-20页 |
·实验仪器 | 第20页 |
·试验方法 | 第20-25页 |
·螺旋藻室内培养方法 | 第20-21页 |
·螺旋藻单藻丝的选取 | 第20页 |
·螺旋藻单细胞的制备 | 第20-21页 |
·高压电晕电场装置 | 第21页 |
·诱变处理条件 | 第21-22页 |
·诱变剂量的选择 | 第22页 |
·优势藻种的筛选 | 第22页 |
·粗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第22-23页 |
·干粉制备 | 第22页 |
·蛋白含量测定 | 第22-23页 |
·样品消化 | 第23页 |
·滴定 | 第23页 |
·螺旋藻多糖含量的测定 | 第23页 |
·OD值与藻密度比 | 第23-25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5-33页 |
·单藻丝生长检测结果 | 第25页 |
·超声处理螺旋藻单细胞结果 | 第25页 |
·出发藻种与处理藻种蛋白含量的比较 | 第25-27页 |
·出发藻种与处理藻种蛋白含量 | 第25-27页 |
·出发藻种与处理藻种多糖含量的比较 | 第27-32页 |
·葡萄糖对照溶液制备 | 第27页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7-29页 |
·测量结果及其提取率 | 第29-31页 |
·蛋白多糖比较 | 第31-32页 |
·结果分析 | 第32页 |
·讨论 | 第32-33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8页 |
致谢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