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1 引言 | 第11-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研究现状 | 第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创新点 | 第14页 |
2 人文关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 第14-19页 |
·人文关怀在大学生思想道德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 第14-17页 |
·有助于大学生道德参与的主体认同 | 第14-15页 |
·有助于大学生生成健康的道德情感 | 第15页 |
·有助于大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观念 | 第15-16页 |
·有助于大学生形成自觉的道德生活习惯 | 第16页 |
·有助于创造和谐的道德文化环境 | 第16-17页 |
·人文关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必要性 | 第17-19页 |
·理论上的要求 | 第18-19页 |
·实践上的需要 | 第19页 |
3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现状分析 | 第19-28页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取得的成绩 | 第20-22页 |
·民办高校校积极推行学分制教育管理制度 | 第20页 |
·民办高校积极开展第二课堂人文实践活动 | 第20-21页 |
·民办高校校园人文环境有所改善 | 第21-22页 |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缺失的表现 | 第22-26页 |
·忽视对学生合理需要的满足 | 第22-23页 |
·忽视对学生主体性的激发 | 第23-24页 |
·忽视对学生个性化人格的塑造 | 第24-25页 |
·忽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 第25-26页 |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缺失的原因 | 第26-28页 |
·民办高校的人文知识教育相对匮乏 | 第26-27页 |
·民办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的人文素质教育与培训重视不够 | 第27页 |
·民办高校学校整体规划中不重视人文环境氛围的建设 | 第27-28页 |
4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和重视人文关怀,探索实施途径 | 第28-39页 |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 第28-32页 |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 | 第28-29页 |
·确立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则 | 第29-31页 |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 第31-32页 |
·加强民办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 | 第32-35页 |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 第33-34页 |
·强化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建构学生有效参与机制 | 第34页 |
·加强与大学生的平等交流,建构师生和谐交流机制 | 第34页 |
·注重大学生的心理疏导,建构心理危机干预、预警和宣泄缓释机制 | 第34-35页 |
·注重人文关怀,健全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体系 | 第35-37页 |
·重视就业指导工作,建立就业指导体系 | 第35页 |
·加快专业职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 | 第35页 |
·开发学生潜能,找准民办高校学生在就业中的潜在竞争力 | 第35-36页 |
·实行对学生的分层职业指导 | 第36页 |
·实现就业指导教育的全程化 | 第36页 |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做好学生的心理和思想指导 | 第36-37页 |
·加强就业渠道的拓展 | 第37页 |
·注重人文关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 第37-39页 |
·传播与培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价值体系 | 第38页 |
·传承与弘扬大学精神,建构大学和大学生的精神家园 | 第38页 |
·挖掘和提升校园文化内涵,建构校园文化的品牌特色 | 第38-39页 |
5 结束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页 |